一、2024年汽车行业还值得投资吗?
从全球宏观视角看,**汽车产业链正经历“电动化+智能化”双重变革**,资本对行业的估值逻辑也随之重构。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约8600万辆,其中新能源渗透率突破18%,而中国市场更高达35%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政策、技术与消费偏好的共振。因此,**2024年汽车行业依旧具备结构性机会**,但需精准切入细分赛道。

二、新能源汽车投资前景如何?
1. 政策红利是否持续?
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、中国“双积分”政策趋严、美国IRA法案补贴7500美元/辆,**三大经济体同步加码新能源**。即便补贴退坡,碳排放交易与绿色信贷将接力托底,**政策周期至少延续至2030年**。
2. 技术迭代速度有多快?
- 电池成本:磷酸铁锂 pack 价格已降至0.55元/Wh,2024年钠离子电池量产有望再降20%。
- 补能效率:800V高压平台+4C超充,15分钟补能400公里成为主流。
- 智能驾驶:L3级法规落地,城市NOA功能渗透率预计从8%升至25%。
3. 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演变?
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企CR5市占率58%,但**二线品牌通过“技术降本+场景细分”突围**:
- 哪吒、零跑聚焦10-15万元大众市场,单车毛利率转正;
- 华为智选模式赋能赛力斯、江淮,2024年销量有望翻倍。
三、传统车企转型价值重估
1. 燃油车资产是否成为包袱?
大众、丰田等巨头**通过“混动过渡+产能改造”降低沉没成本**:
- 大众MEB平台改造燃油车工厂,单线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%;
- 丰田THS混动系统专利开放,2024年对外技术授权收入或超10亿美元。
2. 供应链话语权如何重构?
电池、芯片环节集中度提升,**主机厂通过“资本绑定+垂直整合”争夺定价权**:
- 吉利入股孚能科技、长城孵化蜂巢能源;
- 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,IGBT自供率已达70%。
四、二级市场投资路径拆解
1. 上游资源:锂、镍、钴还能涨吗?
**2024年碳酸锂供需缺口收窄至3万吨**,价格中枢或回落至10-12万元/吨,但**高镍三元、磷酸锰铁锂技术升级**将带动氢氧化锂、锰矿需求超预期。

2. 中游制造:哪些环节有超额收益?
- 隔膜:恩捷股份全球市占率35%,湿法隔膜出口占比提升;
- 热管理:三花智控二氧化碳冷媒技术领先,欧洲订单放量。
3. 下游整车:如何筛选高弹性标的?
**销量增速>50%+单车毛利>15%**是核心指标,关注:
- 理想汽车:2024年纯电平台首款车型上市,目标销量80万辆;
- 小鹏汽车:大众7亿美元战略入股,技术输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。
五、风险预警与对冲策略
1. 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供应链?
印尼镍矿出口政策、美国IRA法案本土化要求,**可能引发资源民族主义抬头**。对冲方案:布局印尼建厂(如华友钴业)、投资北美回收企业(Redwood Materials)。
2. 价格战会否侵蚀利润?
特斯拉2023年多次降价后,Model 3毛利率仍保持25%,**核心在于4680电池+一体化压铸降本**。投资者需避开“以亏损换份额”的二三线品牌。
六、一级市场机会:氢能、固态电池何时商业化?
丰田、宝马计划2025-2027年推出固态电池车型,**但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高达$200/kWh**,产业化需突破工艺与材料瓶颈。一级市场可提前布局**固态电解质(清陶能源)、干法电极设备(纳科诺尔)**。
七、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?
若缺乏选股能力,可配置:
- **新能源车ETF(515030)**:前十大持仓覆盖电池、整车、智能化龙头;
- **全球汽车电动化指数基金(KraneShares KARS)**:分散投资特斯拉、宁德时代、LG化学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