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贸易怎么做?先弄清“钱”从哪来
钢铁贸易的核心是资金流转效率。没有充裕的现金流,再大的订单也只能拱手让人。通常有三种资金来源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银行授信:与钢厂签年度协议,银行按协议额度放款,利率低但审批严。
- 托盘资金:第三方托盘公司垫资,贸易商付息提货,灵活但成本高。
- 下游预付款:与终端签背靠背合同,先收30%订金再向上游订货,风险最小。
选品逻辑:什么规格最赚钱?
不是“什么便宜囤什么”,而是用数据算周转。
- 查看当地主流工程常用规格,如HRB400E 20mm螺纹,需求稳定。
- 对比钢厂排产计划,若某规格排产缩减,提前锁价。
- 计算吨钢毛利=(销售价-采购价-资金成本-吊装费)/吨数,毛利≥80元即可出手。
钢铁贸易行业前景如何?需求端三大变量
未来五年,行业不会“暴涨”,但结构性机会仍在。
变量一:基建托底
2024年起,国家每年新增专项债3.8万亿元,其中60%流向交通、能源、市政,直接拉动螺纹钢、型钢需求。
变量二:制造业出海
东南亚、中东基建潮带来中国钢结构、镀锌板出口,2023年出口量已突破6500万吨,贸易商可做FOB或CNF条款,利润比内贸高2-3倍。
变量三:绿色低碳改造
钢厂超低排放改造催生高强钢、耐候钢新品种,贸易商提前布局可获得钢厂独家代理权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如何降低价格波动风险?
自问:钢价一天跌100元,库存怎么扛?
自答:用“期货+现货”对冲。
- 在盘面卖出RB2405合约,锁定未来30天库存价值。
- 若现货跌、期货盈利,两者相抵;若现货涨,现货利润覆盖期货亏损。
- 每吨仅需保证金400元,远小于囤货资金占用。
渠道下沉:二三线城市的空白点
一线城市贸易商扎堆,竞争激烈;而县域钢结构加工厂、装配式住宅却缺稳定货源。
打法:
- 与本地加工户签年度供货协议,锁定销量。
- 在当地租前置仓,常备500吨常用规格,实现“当日达”。
- 提供切割、冲孔、喷漆增值服务,吨钢加价150-200元。
数字化工具:让报价快人一步
传统电话询价效率低,现在用钢铁SaaS系统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一键抓取主流市场网价,自动生成报价单。
- 库存实时同步,避免“超卖”。
- 客户扫码即可下单,减少人工录单错误。
政策窗口期:抓住退税与贴息
2024年新政策:
- 高附加值板材出口退税率从9%提至13%,贸易商可优先签合金钢、船板合同。
- 央行推出2000亿元绿色信贷,用于采购环保钢材,利率低至2.5%,需提前与银行对接。
案例拆解:一家年销30万吨的贸易商如何做到净利率3%
背景:华东某中型贸易商,主营螺纹、盘螺。
关键动作:
- 锁价+后结算:与钢厂签后结算协议,先提货月底按网价下浮80元结算,降低跌价风险。
- 工程垫资:给央企项目垫资2个月,每吨加价120元,资金成本年化8%,仍有赚头。
- 期现结合:常备库存5万吨,期货套保比例60%,2023年规避跌价损失超2000万元。
未来三年,谁能活下来?
答案:具备“资金+渠道+风控”三位一体能力的贸易商。
- 资金:银行授信≥1亿元,或拥有低成本托盘资源。
- 渠道:掌握终端工程或出口订单,而非纯倒手。
- 风控:期现团队≥3人,能独立建模测算基差。
结语:钢铁贸易不是夕阳产业,而是“剩者为王”的游戏
只要抓住政策红利、区域空白、品种升级三条主线,把传统“搬砖头”升级为“供应链服务”,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