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发电行业前景如何_火电与新能源占比变化

新网编辑 18 0

2017年,中国发电行业经历了“煤电去产能”与“风光双超预期”的双重洗礼,全年发电量首次突破6.3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速6.5%。站在年末回望,**“传统火电是否已见顶?新能源能否挑起大梁?”**成为业内最常被追问的两大疑问。下文通过数据拆解、政策复盘、技术迭代、区域差异、投资逻辑五个维度,给出可落地的答案。

2017年发电行业前景如何_火电与新能源占比变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2017年发电总量与结构:火电占比跌破70%,风光合计逼近18%

国家能源局最终核定数据显示,2017年:

  • 火电(含煤电、气电、生物质): 4.46万亿千瓦时,占比70.4%,较2016年下降2.2个百分点;
  • 水电: 1.18万亿千瓦时,占比18.6%,微降0.3个百分点;
  • 风电: 0.66万亿千瓦时,占比10.5%,提升1.7个百分点;
  • 光伏: 0.43万亿千瓦时,占比6.8%,提升3.5个百分点;
  • 核电: 0.25万亿千瓦时,占比4.0%,持平。

结论:**火电仍占绝对主导,但风光合计占比首次接近18%,成为增量主力。**

---

火电:去产能与灵活性改造并行,利用小时数止跌回升

煤电去产能目标完成度如何?

全年共淘汰煤电落后产能约5000万千瓦,超额完成《电力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年度任务。关停机组主要集中在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沿海高煤价区域。

利用小时数为何止跌?

2017年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4209小时,同比回升23小时。原因有三:

  1. 用电需求回暖: 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6.7%,黑色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复产;
  2. 水电来水偏枯: 南方汛期推迟,水电出力下降5.2%,为火电让出空间;
  3. 跨区域输电受限: 特高压通道建设滞后,西部风光无法完全替代东部火电。

展望:2018年若经济继续温和复苏,火电利用小时数或维持4200—4300小时区间,**“去产能+提效率”仍是主线。**

2017年发电行业前景如何_火电与新能源占比变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新能源:补贴退坡下的抢装潮与消纳难题

风电为何出现“抢装”?

2017年5月,国家发改委明确2018年1月1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执行新电价,下调幅度0.05—0.1元/千瓦时。开发商为锁定高电价,全年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9.5GW,创历史新高。

光伏“630”抢装后,分布式为何异军突起?

“630”后地面电站电价下调0.13—0.15元/千瓦时,但分布式度电补贴仅下调0.05元,且不受指标限制。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9.4GW,占比首次超过50%。

弃风弃光率为何连续三年下降?

国家电网数据显示,2017年弃风率12.0%、弃光率6.0%,分别下降5.2、4.3个百分点。关键举措:

  • 红色预警机制: 新疆、甘肃暂停新增指标,存量项目优先消纳;
  • 跨区域现货交易: 北京、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新能源现货交易电量约500亿千瓦时;
  •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: 东北、华北合计改造规模超过20GW,调峰能力提升10%。

结论:**补贴退坡倒逼成本下降,消纳改善打开增长空间,新能源已从“政策驱动”转向“成本驱动”。**

---

区域差异:西部风光“大基地”与东部分布式“屋顶革命”

分省装机数据显示:

2017年发电行业前景如何_火电与新能源占比变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、河北: 四省区风电装机占全国46%,但弃风率仍高于10%;
  • 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: 四省分布式光伏装机占全国38%,基本无弃光;
  • 广东、福建: 海上风电核准容量合计6.8GW,度电成本已降至0.65元,接近当地煤电标杆电价。

自问自答:**“西部大基地”是否会被“东部分布式”反超?** 短期内不会。西部风光资源禀赋决定其仍是平价主力,但外送通道建设进度决定消纳天花板;东部分布式则受益于电价高、消纳好,更适合“自发自用”场景,两者将长期并存。

---

投资逻辑:从“装机竞赛”到“现金流为王”

火电企业如何估值?

2017年火电板块PB普遍低于1.2倍,反映市场对煤价高位、利用小时数下滑的担忧。但部分区域龙头通过“煤电联营+长协煤”锁定成本,**华能国际、浙能电力**等ROE仍维持8%以上,具备防御属性。

新能源运营商如何筛选?

核心看三点:

  1. 资源区分布: 优先选择消纳好、电价高的中东南部项目;
  2. 补贴拖欠周期: 国家第七批补贴目录平均拖欠2.5年,现金流压力小的民企更具弹性;
  3. 融资成本: 央企背景运营商平均融资成本4.5%,民企普遍6%以上,利差决定IRR差距。

案例:**龙源电力**2017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150小时,高于全国均值300小时,且补贴拖欠比例低于30%,股价全年跑赢板块15个百分点。

---

技术迭代:超超临界煤电与双面光伏的降本竞赛

煤电领域,**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**供电煤耗降至270克标煤/千瓦时,比常规机组低20克,按年利用5000小时计算,百万机组每年可节约标煤10万吨,对应燃料成本下降约4000万元。

光伏领域,双面组件+跟踪支架系统使内蒙古某100MW项目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从1650小时提升至2100小时,度电成本下降0.12元,**已低于当地脱硫煤电标杆电价0.29元。**

---

2018年展望:政策与市场双拐点

政策端,可再生能源配额制(RPS)预计2018年三季度出台,**“绿证+配额”**将替代补贴成为新能源增量收益来源;市场端,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全部启动,新能源有望通过“边际成本为零”优势获得高电价时段。

自问自答:**“2017年是否是火电盈利底部?”** 大概率是。2018年煤价中枢或小幅回落,火电利用小时数维持,叠加煤电联动电价上调预期,行业ROE有望修复至7%—8%。

新能源方面,**“平价上网”**将在2018年局部实现:青海、四川等光照资源好、煤电标杆电价高的区域,光伏度电成本已降至0.35元,具备与水电竞争的能力。


2017年的发电行业,像一场“新旧交替”的接力赛:火电稳住基本盘,新能源加速冲刺。投资者需紧盯政策节奏、技术曲线、区域供需三条主线,在“煤电估值修复”与“新能源平价拐点”中寻找超额收益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