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体传感器到底怎么选?
面对催化燃烧、电化学、红外、半导体、PID 等十余种技术路线,**选型第一步是锁定检测场景**,而不是盲目比较参数。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
- 我要测的是可燃气体还是有毒气体?
- 现场温湿度是否极端?
- 是否需要长期免维护?
主流技术路线横向对比
技术 | 检测对象 | 寿命 | 交叉干扰 | 成本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催化燃烧 | CH₄、H₂等可燃气体 | 2-3年 | 硅蒸汽、卤素 | 低 |
电化学 | CO、H₂S、SO₂ | 2年 | 酒精、NO₂ | 中 |
NDIR红外 | CO₂、CH₄、SF₆ | 5-10年 | 极少 | 高 |
半导体 | VOC、酒精、NH₃ | 1-2年 | 湿度、H₂ | 最低 |
PID光离子 | 苯、甲苯、TVOC | 3-5年 | 湿度、甲烷 | 中高 |
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拆解
1. 催化燃烧式:把“燃烧”搬进传感器
核心是一对**惠斯通电桥**,其中检测元件表面涂有催化剂。当可燃气体扩散到元件表面,在300℃左右发生无焰燃烧,**电阻值因温升而增大**,电桥失衡输出电压信号。 **优点**:结构简单、成本低;**缺点**:需氧环境,易中毒。
2. 电化学式:微型燃料电池
气体透过透气膜进入电解液,**在工作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**,产生与浓度成正比的微电流。 **关键参数**: - 灵敏度 nA/ppm - 响应时间 T90 - 零点漂移 <±2 ppm/月
3. NDIR红外:用“光”数分子
红外光源发出特定波长,**气体分子吸收特征波长后光强衰减**,根据朗伯-比尔定律计算浓度。 **亮点**: - 不消耗气体,**寿命可达十年** - 抗中毒,适合高湿高尘矿井
4. 半导体式:电阻随气体变化
金属氧化物(SnO₂、ZnO)表面吸附氧离子形成耗尽层,**当还原性气体到来时耗尽层变薄,电阻骤降**。 **典型应用**:家用燃气报警器、酒精检测仪。
5. PID光离子:把分子“敲碎”成离子
紫外灯(10.6 eV)把VOC分子电离,**离子在电场中形成电流**,电流大小与浓度成正比。 **检测下限**:ppb级,**适合环保执法、应急监测**。

现场安装与维护避坑清单
- 高度**:比空气轻的气体(H₂、CH₄)探头装在屋顶下30 cm;比空气重的(H₂S、SO₂)装在地面30-60 cm。
- 防水透气**:户外必须加防雨罩,避免雨水堵塞透气孔。
- 定期标定**:电化学传感器每6个月用标准气校准一次,**零点漂移>±5%必须重新标定**。
- 交叉干扰测试**:现场若同时存在CO与H₂,需用CO过滤片验证H₂S读数是否被拉高。
2024-2026行业趋势展望
1. **MEMS化**:硅基微型传感器尺寸降至3×3 mm,功耗<10 mW,可直接嵌入手机、无人机。 2. **多气体阵列**:单芯片集成红外+电化学+PID,**通过算法补偿交叉干扰**,实现“一机多测”。 3. **无线即插即用**:LoRa、NB-IoT模组与传感器一体化,**省去布线,远程OTA升级**。 4. **AI预测性维护**:云端收集传感器老化曲线,**提前30天预警失效**,降低非计划停机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为什么同一型号传感器在不同品牌主机上读数差异大?
A:主机电路的放大倍数、温度补偿算法、标定气体批次都会影响结果,**务必用同一品牌整套系统**。
Q:红外传感器能测氢气吗?
A:不能。H₂对红外无吸收峰,需改用热导或催化燃烧。
Q:半导体传感器能否通过软件算法达到ppm级精度?
A:理论上可行,但需**多点标定+温湿度补偿+机器学习**,成本接近电化学,性价比低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