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调味品被称为“厨房里的黄金赛道”?
- **高频刚需**:一日三餐离不开,复购周期短。 - **低单价高毛利**:一瓶酱油出厂价不足5元,终端零售价可达15元,渠道毛利普遍在30%以上。 - **品牌粘性强**:消费者口味一旦形成,更换品牌概率低,海天、李锦记等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。 ---二、2024年调味品市场趋势:三大关键词
1. 复合调味料继续领跑
- **市场规模**:2023年已突破1800亿元,预计2024年增速仍达15%。 - **驱动因素**:年轻群体“懒宅经济”+外卖渗透率提升,火锅底料、酸菜鱼调料、钵钵鸡蘸料成为爆品。2. 零添加与清洁标签
- **消费者痛点**:对防腐剂、色素、味精的焦虑。 - **企业动作**:海天推出“只有水、大豆、小麦”的简盐酱油;千禾打出“零添加180天”概念,天猫旗舰店销量同比增120%。3. 下沉市场与餐饮渠道双轮驱动
- **下沉市场**:县域超市货架SKU从20个增至60个,价格带集中在8-15元。 - **餐饮端**:连锁餐饮定制需求爆发,海底捞、蜜雪冰城均自建调味品工厂以控制成本。 ---三、谁在瓜分增量?头部、新锐、跨界玩家打法拆解
1. 头部企业:产能+渠道护城河
- **海天味业**:2024年新建江苏基地,酱油总产能将突破400万吨;经销商数量超7000家,县级市场覆盖率95%。 - **中炬高新**:厨邦品牌通过“晒足180天”广告持续占领心智,餐饮渠道占比提升至35%。2. 新锐品牌:细分场景+内容种草
- **加点滋味**:聚焦“一人食”场景,推出小包装冬阴功汤底,单月抖音销售额破千万。 - **口味全**:主打“零添加+高颜值”,通过小红书KOC投放实现单品月销10万瓶。3. 跨界巨头:供应链降维打击
- **金龙鱼**:依托米面油渠道,2023年酱油销量已跻身行业前五。 - **盒马**:自有品牌“盒马MAX”火锅底料复购率超40%,倒逼传统厂商降价。 ---四、经销商最关心的三个问题
Q1:现在代理调味品还赚钱吗?
**答:选对细分品类仍有机会。** - 避开红海酱油、醋,转向**松茸鲜、油醋汁、烧椒酱**等新品类,毛利可达40%-50%。 - 案例:山东某县级经销商2023年主推“黄灯笼辣椒酱”,年销200万元,净利比传统酱油高15个百分点。Q2:如何避免窜货乱价?
**答:数字化+合同约束双管齐下。** - 使用**“一物一码”**追踪流向,扫码出库、入库全程可视; - 合同中明确**“跨区域销售扣除20%保证金”**,2023年海天通过此手段将窜货率从8%降至2%。Q3:餐饮渠道账期太长怎么办?
**答:用供应链金融工具转嫁风险。** - 与银行合作“**应收账款质押融资**”,账期从90天缩短至T+3; - 头部企业如李锦记已试点“**餐饮白条**”,中小经销商可随借随还。 ---五、未来三年值得押注的四个细分方向
1. **地域风味工业化**:贵州糊辣椒、海南糟粕醋等地方特色调料标准化生产。 2. **功能性调味**:低钠盐、添加膳食纤维的酱油,满足健康需求。 3. **B端定制**:为连锁餐饮开发“一店一味”的专属酱汁,如太二酸菜鱼的定制酸菜。 4. **出海东南亚**:越南、泰国市场对中国酱油、蚝油需求年增20%,但本地化口味需调整减盐度。 ---六、给从业者的三点实战建议
- **终端陈列**:把**“零添加”**标签放在货架1.4-1.7米黄金视线区,销量可提升30%。 - **直播话术**:避免泛泛而谈“好吃”,改用**“1勺等于5种香料”**等具象描述,转化率提高2倍。 - **库存管理**:对**保质期9个月以内**的SKU设置红色预警,临期品通过社区团购快速清仓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