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配式建筑成本为什么高_装配式建筑如何降低成本

新网编辑 6 0

为什么装配式建筑常被贴上“造价高”的标签?

在多数地产项目的可研报告里,装配式建筑的**单方造价往往比传统现浇高200~500元/㎡**。这一差距从何而来?

装配式建筑成本为什么高_装配式建筑如何降低成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**预制构件溢价**:工厂模具摊销、蒸汽养护、高精度埋件,使叠合板、楼梯、墙板出厂价普遍**上浮15%~25%**。
  • **运输与吊装**:6米以上的叠合楼板需用13米平板车,夜间运输附加费、现场大型塔吊台班费,**综合增加约80元/㎡**。
  • **设计冗余**:为兼顾脱模、吊装、堆放,构件配筋率往往**高出现浇10%~15%**,混凝土标号也同步提高。

成本高的根源,是“规模”还是“模式”?

自问:如果装配式建筑真的贵,为何新加坡、日本的高层住宅仍坚持70%以上装配率?

自答:**贵不在技术,而在产业链割裂**。国内多数项目仍处于“试点”阶段,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三方信息孤岛,导致:

  1. 模具周转次数不足(<50次),摊销成本居高不下;
  2. 构件规格“五花八门”,工厂排产效率低;
  3. 现场吊装方案反复修改,塔吊闲置率高达30%。

装配式建筑如何降低成本?五个实战策略

1. 标准化设计:把“非标”变“标准”

采用**“少规格、多组合”**的户型模块,可将叠合楼板模具种类从120种压缩至12种,模具摊销成本**直降40%**。万科某28层住宅项目通过统一开间模数,实现楼梯、阳台、空调板100%复用,单方成本**降低312元/㎡**。


2. 区域化产能:让运输半径≤150公里

运输费占预制构件到岸价的**12%~18%**。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密集建设区,优先选择**150公里辐射圈内的PC工厂**,可节省运费约60元/㎡。若当地产能不足,可联合3~5家开发商共建“共享工厂”,摊薄固定投资。


3. 精益吊装:塔吊利用率≥80%的排班法

传统吊装常因构件到货顺序混乱导致窝工。通过**BIM-ERP联动**,提前一周锁定每日吊装清单,现场堆场按“吊装动线”分区,塔吊利用率从55%提升至83%,**人工费下降18%**。

装配式建筑成本为什么高_装配式建筑如何降低成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4. 结构优化:把“过度配筋”砍回来

对比现浇,叠合板往往额外增加Φ8@150的构造筋。通过**有限元复核**,发现当板跨≤3.3m、荷载≤5kN/㎡时,可取消此构造层,**每平米节省钢材2.1kg**,约15元/㎡。


5. 政策红利:用足容积率奖励与税费返还

以上海为例,装配率≥50%的项目可享**3%容积率奖励**,折合土地成本**下降约180元/㎡**;同时增值税即征即退**70%**,两年回收周期内可再省60元/㎡。


真实案例:某房企如何把装配式成本打平现浇

项目背景:长沙某33层精装住宅,预制率40%,目标成本对标传统现浇。

措施节省金额(元/㎡)实施难点
户型标准化92销售部门担心“千篇一律”
共享模具库68需签订三方保密协议
塔吊夜间吊装45城管审批耗时
取消叠合板构造筋15需通过施工图审查
容积率奖励180提前与政府签订监管协议
合计400-

最终,该项目**实际单方成本仅比现浇高17元/㎡**,通过精装溢价轻松覆盖。


未来五年,成本曲线还会怎么走?

随着**铝模+爬架+预制**三位一体工艺普及,叠合板模具周转次数有望突破200次;同时,碳交易市场对装配式建筑的**碳减排收益**(约12元/㎡)也将逐步兑现。行业共识:当**年建设规模≥500万㎡**时,装配式建筑成本将**全面低于现浇**。

装配式建筑成本为什么高_装配式建筑如何降低成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