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卫浴行业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

新网编辑 14 0

2016年,中国卫浴行业在“供给侧改革”与“消费升级”双重驱动下,经历了渠道重构、品牌洗牌、技术迭代的关键一年。本文通过一线调研数据与上市公司年报,拆解当年最被追问的两大疑问:“市场到底在萎缩还是细分?”以及“中小品牌还有机会吗?”,并给出可直接落地的判断。

2016卫浴行业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16年卫浴市场容量:真的在下滑吗?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6年规模以上卫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173亿元,同比仅增长1.8%,增速创下十年新低。但把镜头拉近,会发现结构性机会远大于整体数字的悲观:

  • 精装房配套:百强地产商采购量逆势增长22%,TOTO、科勒借此吃掉了工程渠道近半份额。
  • 二次装修:北上广深等8个核心城市,房龄8年以上住宅翻新需求占比首次突破35%,智能盖板、恒温花洒替换率超60%。
  • 农村自建房:浙江、福建、广东三地乡村别墅单户卫浴预算从1.2万升至2.7万元,蹲便器升级为壁挂马桶的比例高达48%

因此,“总量滞涨”不等于“需求消失”,只是需求被切割成了更细的场景。


渠道裂变:谁在吃掉传统经销商的蛋糕?

1. 电商:不是补充,是替代

2016年天猫“双11”卫浴类目销售额18.7亿元,九牧单店破2.3亿元,相当于一个省级代理商全年回款。更关键的是,65%的订单来自三四线未设专卖店的县域,这意味着电商直接跨过线下完成了渠道下沉。

2. 精装集采:品牌集中度陡升

万科、恒大、碧桂园三家全年卫浴采购额超120亿元,入围供应商从2015年的47家缩减至29家,没有产能规模与垫资能力的中小厂直接被挡在门外

3. 设计师隐性渠道

调研显示,高端住宅业主72%的卫浴产品最终由设计师拍板,回扣点数从10%涨到18%,导致进口品牌与高端国产品牌的溢价空间进一步拉大

2016卫浴行业现状_未来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技术风口:智能卫浴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?

2016年智能马桶一体机内销量突破120万台,同比增长87%,但行业平均毛利率却从42%跌至29%。为什么量增利跌?

自问:价格战是不是主因?
自答:不完全是。核心原因是供应链被“小米化”——代工厂公开方案、陶瓷体+盖板模块化生产,导致技术门槛被拉平。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细节体验

  1. 即热式VS储热式:前者水电分离,故障率低,用户复购率高出34%
  2. 水质适配:北方高硬度水地区,带软化滤芯的产品退货率降低60%
  3. APP互联:看似鸡肋,但带用户数据沉淀的品牌二次购买转化率提升2.7倍

结论:智能卫浴的下一轮竞争,将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用”


中小品牌突围的三条活路

在巨头渠道下沉与资本碾压下,年营收低于5亿的厂商如何生存?

1. 绑定区域地产商做“小精装”

避开TOP30房企,专攻本地中小开发商,以“快速响应+账期灵活”切入。浙江某县级品牌通过此模式,2016年工程渠道占比从12%飙至58%

2. 深耕单品类做“隐形冠军”

福建南安的过江龙只做地漏,年销售额1.2亿,靠专利防臭技术拿下7项地产商集采标准,利润率比综合卫浴品牌高出15个百分点

3. 借跨境电商清库存

2016年亚马逊美国站“toilet seat”类目,中国卖家占比从11%升至39%,库存周转周期从90天压缩至21天,佛山多家工厂借此回笼现金。


消费者决策链:2016年发生了哪些微妙变化?

百度指数显示,当年“卫浴十大品牌”搜索量下降23%,而“恒温花洒 水压要求”“智能马桶 即热式 缺点”等长尾词暴涨180%。这意味着:

  • 品牌光环弱化,参数党崛起。
  • 购买前决策周期从平均7天延长至19天,小红书、好好住等UGC平台成为关键影响节点。
  • 线下体验店功能从“成交”转向“验证”,导购话术必须升级到技术解说+场景演示

2017年预警:三大变量将改写游戏规则

1. 环保税:2017年1月开征,中小陶卫企业成本将增8%-12%,福建、淄博已有20%产能计划外迁东南亚。
2. 整装公司:如爱空间、橙家推出“卫浴包”套餐,直接压缩品牌商利润,倒逼供应链F2C。
3. 共享卫浴:万科、链家试水长租公寓标准化卫浴模块,年采购规模预计超50万套,对尺寸、接口的统一将重塑生产端。

2016年的卫浴行业,像极了马拉松的“撞墙期”——整体配速下降,但真正的竞争者开始分层。看懂数据背后的场景迁移、渠道重构、技术微创新,才能在下一赛段不掉队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