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吗?
**不会。** 过去二十年,中国水泥年产量从6亿吨飙升至24亿吨,靠的是基建与地产双轮驱动。但“三条红线”与“碳达峰”硬约束已经把地产高周转模式按下暂停键,基建投资也从“铁公基”转向“新基建”。**未来五年全国水泥需求年均降幅预计在2%—3%**,总量会逐步回到18亿吨左右。 —— **区域分化更明显**: - 长三角、珠三角仍保持1%—2%的微增,得益于城市更新与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; - 东北、西北需求或下滑5%以上,人口流出与财政压力是主因; - 成渝、北部湾则因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需求维持高位。碳减排政策对水泥行业意味着什么?
**意味着成本曲线将被彻底重塑。** 水泥是仅次于钢铁的高碳排行业,吨熟料排放0.86吨CO₂。2024年起,全国碳市场扩容至水泥,**免费配额比例将从95%逐年下调至80%**。按当前60元/吨的碳价测算,一条2500t/d生产线每年需额外支出1200万元。 —— **应对路径只有三条**: 1. **工艺升级**:推广第四代篦冷机、六级预热器,熟料热耗降至100kgce/t以下; 2. **原料替代**:用钢渣、粉煤灰替代石灰石,每替代10%可减少8%碳排; 3. **末端捕集**:海螺白马山10万吨/年CCUS项目已运行,吨CO₂捕集成本降至180元,预计2027年可降至120元。水泥企业如何破解利润下滑?
**答案:把“卖水泥”变成“卖服务”。** —— **1. 延伸产业链** - **骨料+商混一体化**:华新水泥骨料毛利率45%,远高于熟料20%,2023年骨料利润占比已超35%; - **装配式建筑**:红狮控股布局PC构件,单立方构件水泥用量是传统施工的1.3倍,溢价达20%。 **2. 切入新能源赛道** - **光伏+储能**:上峰水泥在华东基地铺设50MW分布式光伏,年发电量6000万度,抵消熟料电耗15%; - **替代燃料**:华润水泥用城市固废作燃料,热值替代率已达30%,吨熟料煤耗下降12kg。 **3. 数字化降本** - **矿山三维建模**:通过无人机测绘+AI配矿,祁连山石灰石品位波动从±3%降至±1%,生料稳定性提升20%; - **窑况AI诊断**:中联水泥部署的窑磨专家系统,故障停机时间减少40%,年增效益800万元。中小企业会被淘汰吗?
**会,但过程是“温水煮青蛙”。** —— **生死线在哪?** - **产能规模**:低于2000t/d的生产线将在2026年前全面退出; - **物流半径**:没有码头或铁路专用线的企业,运输成本每增加50公里,吨水泥利润减少15元; - **碳排强度**:若吨熟料排放高于0.92吨CO₂,2028年后将被迫购买配额,直接亏损。 **突围案例**: 广西某民营粉磨站通过**“关停并转”**——关停两条旧线,置换为年产120万吨矿渣微粉线,绑定盛隆冶金废渣资源,**吨产品净利润反增30元**。未来水泥价格怎么走?
**中枢价将长期维持在400—450元/吨,但波动加剧。** —— **支撑因素**: - **错峰生产常态化**:北方采暖季停窑120天已成惯例,有效压缩供给; - **矿山资源收紧**:石灰石采矿权从“招拍挂”改为“净矿出让”,矿权成本抬升30%。 **风险因素**: - **进口熟料冲击**:越南熟料到岸价曾低至280元/吨,若RCEP关税进一步下调,华南市场首当其冲; - **需求断崖**:若2025年地产新开工面积跌破8亿平米,价格可能瞬间击穿成本线。投资水泥股要看什么指标?
**核心看“吨EV/碳配额”**。 —— **公式**:吨EV/碳配额 = 企业市值÷(熟料产能×免费配额比例) - **低于50元/吨**:存在估值修复空间,如海螺水泥2024年吨EV仅42元; - **高于80元/吨**:警惕碳成本吞噬利润,某华北企业因产能落后已高达95元。 **附加指标**: - **骨料产能增速**:年复合增长超30%的企业,可对冲水泥业务下滑; - **绿电占比**:每提升10%,吨熟料碳排减少0.05吨,估值溢价5%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