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进入加气站赛道,却卡在“准入条件”与“审批流程”两大关口?下面用问答式拆解,把官方文件、地方细则、实操经验一次说透。

加气站行业准入条件到底卡在哪?
Q:个人能不能独立申请?
A:不行。现行规定要求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,且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,经营范围须明确包含“燃气汽车加气”。
Q:选址红线有哪些硬杠杠?
A:三条铁律:
• 距离城市主干道≥15米,距学校、医院≥50米;
• 不在地下管线密集区、地震断裂带、泄洪通道;
• 用地性质必须是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(B1)或加油加气站用地(B41)。
Q:设备与人员门槛高吗?
A:设备:储气井或储气瓶组须取得TSG 21-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;
人员:站长+技术负责人+安全管理员共3人,必须持有《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证书》。
加气站审批流程分几步?
Q:从立项到拿证到底要跑多少部门?
A:七张批文,缺一不可:
- 发改委立项备案: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、节能登记表,3个工作日。
- 自然资源局用地预审:核对红线、容积率、绿地率,7个工作日。
- 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:做报告表或报告书,公示10天,批复15天。
- 住建局消防设计审查:图纸+计算书,5个工作日。
- 应急管理局安全条件审查:专家评审+现场踏勘,20个工作日。
- 市场监管局压力容器登记:逐台建档,7个工作日。
- 城管局燃气经营许可证:综合验收后发证,5个工作日。
Q:审批时间能否压缩?
A:可。多地推行“多评合一”,将环评、能评、安评合并为一次专家评审,整体周期从120天压缩至75-90天。

资金测算:建一座站到底要花多少钱?
Q:土地成本占比最大?
A:不一定。一线城市土地招拍挂单价高,但郊区或县域可通过20年租赁+优先续租模式,把土地成本压到总投资的25%以内。
Q:设备采购如何避坑?
A:三大件:压缩机、储气系统、加气机。
• 压缩机:国产品牌150-200万元,进口品牌300-400万元;
• 储气井:单井25万元,常规4井一组;
• 加气机:双枪IC卡机型8-10万元/台。
打包招标可再降8%-12%。
政策红利与风险预警
Q:2024年有哪些补贴可拿?
A:国家发改委“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”专项,单站最高补贴300万元;省级层面,如广东、山东对新建LNG加气站给予每站50-100万元奖励。
Q:最大政策风险是什么?
A: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冲突。若选址位于已有燃气企业特许经营区域,需先取得特许经营权人书面同意,否则后期无法通气。
实操锦囊:让审批少走弯路的3个细节
1. 提前锁定土地:在自然资源局出具用地预审前,先与村集体或土储中心签意向协议,防止“一女多嫁”。
2. 环评同步公示:报告表编制完成后,可同步在厂区及社区张贴公示,减少二次公示时间。
3. 安全预评价前置:在可研阶段就委托第三方做安全预评价,评审意见直接纳入应急管理局审查材料,避免返工。

未来趋势:氢能混建站会取代CNG/LNG吗?
Q:现在布局CNG/LNG会不会过时?
A:不会。交通部《绿色交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明确,到2025年天然气汽车保有量仍要突破700万辆,加气需求仍在增长。氢能混建站目前只在示范城市群试点,盈利模型尚未跑通。
Q:混建站审批是否更复杂?
A:是。除常规燃气审批外,还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意见书,且储氢量超过500kg即纳入重大危险源,监管等级提升。
常见问答速查表
Q:个体加油站能否直接改加气站?
A:可以,但需重新走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,原有油罐区须彻底拆除并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。
Q:审批过程中能否边建边批?
A:严禁。未拿到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》前动工,属于违法建设,会被责令停工并处以工程合同价款1%-2%罚款。
Q:加气站能否只对外营业,不给内部车辆加气?
A:可以。在燃气经营许可证“经营类别”一栏勾选“社会车辆加气”即可,但需单独核算对外销售气量并缴纳增值税。
把准入条件与审批流程拆成可执行的清单,提前半年做土地与资金准备,就能在90天内完成从立项到投运的全流程。行业门槛虽高,但窗口期仍在,关键看谁跑得更快、更合规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