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_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

新网编辑 43 0

电力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?

**电力市场结构通常分为四种:垄断、单一买方、批发竞争、零售竞争。** - **垄断模式**:由一家垂直一体化企业包揽发、输、配、售全部环节,常见于改革前。 - **单一买方模式**:发电侧放开,但所有电量由电网公司统购统销,用户无选择权。 - **批发竞争模式**:发电企业与售电公司直接交易,电网仅收过网费,大用户可直购电。 - **零售竞争模式**:售电侧完全放开,居民也能比价购电,英国、澳大利亚已成熟运行。 ---

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分几步?

**“厂网分开—竞价上网—配售分离—全面放开”四步走,每一步都伴随阵痛与红利。** 1. **厂网分开**:将发电资产与电网资产拆分,打破“裁判员兼运动员”格局。 2. **竞价上网**:建立现货或中长期市场,发电企业按边际成本报价,低价优先出清。 3. **配售分离**:配电业务独立核算,售电公司可注册成立,用户开始拥有选择权。 4. **全面放开**:除自然垄断的输配环节外,发、售两端完全市场化,价格由供需决定。 ---

为什么中国选择“渐进式”而非“休克式”改革?

**答案:电网安全、电价敏感、区域差异三大约束决定只能小步快跑。** - **电网安全**:特高压同步电网一旦解列,华东、华北可能瞬间大面积停电,必须留有调度兜底。 - **电价敏感**:工业电价每上涨1分,电解铝成本增加140元/吨,社会承受力有限。 - **区域差异**:广东外来电占比三成,云南水电弃水与广东尖峰负荷并存,需要跨省区市场衔接。 ---

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如何协同?

**中长期市场锁定价格,现货市场发现价格,二者互补而非替代。** - **中长期合约**:覆盖电量,规避燃料波动风险,适合煤电、核电等基荷电源。 - **现货市场**:每15分钟出清一次,反映实时供需,激励燃气机组顶峰、储能套利。 - **衔接机制**:中长期合约按现货价格差价结算,避免“双轨制”扭曲。 ---

售电公司靠什么盈利?

**价差、增值服务、需求响应三大盈利点,但核心是用户粘性。** - **价差盈利**:批发侧低价拿电,零售侧加价销售,毛利约厘/千瓦时。 - **增值服务**:代运维、能效诊断、光伏托管,综合能源毛利可达以上。 - **需求响应**:聚合工业负荷参与调峰,每削峰1千瓦可获补贴2-4元。 ---

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对市场结构有何冲击?

**零边际成本、反调峰特性、预测误差三大挑战倒逼市场机制创新。** - **零边际成本**:光伏中午大发时段现货价可能跌至负值,传统火电被迫停机。 - **反调峰特性**:晚高峰光伏出力骤降,需燃气机组或储能快速爬坡,容量补偿机制应运而生。 - **预测误差**:风电日前预测偏差超10%,平衡市场结算费用激增,催生“新能源+储能”联合投标。 ---

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为何进展缓慢?

**存量资产定价难、供电区域划分难、电网配合意愿低是三大堵点。** - **存量资产定价**:电网企业账面净值与市场评估价差距可达3倍,谈判僵持。 - **区域划分**:工业园区红线内外资产交叉,用户“插花”导致重复建设。 - **配合意愿**:电网担心“被割肉”,在并网验收、调度数据上设置隐性门槛。 ---

未来五年电力市场结构将如何演进?

**“全国统一电力市场+省级现货试点+分布式交易”三线并进。** - **全国市场**:跨省跨区交易电量占比从18%提升至30%,新能源绿电优先出清。 - **省级现货**:第二批现货试点覆盖全部省份,分时电价峰谷价差拉大至4:1。 - **分布式交易**:隔墙售电放开至电压等级10千伏,园区微电网可自平衡电量。
电力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_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