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广告市场发生了什么?
2016年,全球广告支出首次突破5,000亿美元,其中移动广告占比从2015年的24%跃升至36%。中国市场尤为突出,移动广告规模达到1,750亿元,同比增长75%。这一年,品牌主开始把“移动优先”从口号变成预算分配原则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移动红利到底指什么?
移动红利不是简单的“用户转移到手机”,而是三大底层变化:
- 流量成本洼地:2016年Q2,安卓信息流CPC均值仅0.8元,比PC端低40%。
- 数据颗粒度细化:设备ID、LBS、App使用时长让精准定向成为可能。
- 交互形式升级:H5、短视频、可玩广告把“看广告”变成“玩广告”。
品牌主如何重新分配预算?
1. 从“大屏”到“小屏”的预算迁移路径
宝洁在2016年把中国区30%的电视预算挪到移动信息流,核心逻辑是:
- 18-25岁TA的触媒时长移动端已占73%;
- 信息流广告可见曝光成本比贴片低22%;
- 闭环数据可直接回流DMP做二次追投。
2. 短视频的爆发节点
秒拍、快手、美拍三家在2016年合计日活突破1.2亿,品牌主发现:
- 15秒竖版视频完播率比横版高1.7倍;
- 带互动按钮的短视频CTR均值达8.5%,远超图文。
代理商的角色如何演变?
传统4A在2016年面临“技术脱节”危机,于是出现两条转型路线:
| 路线 | 代表公司 | 核心动作 | 结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自建Trading Desk | 阳狮 | 收购技术团队,搭建AMP平台 | 程序化购买收入占比提升至35% |
| 深度合作 | 奥美 | 与腾讯社交广告共建“数据实验室” | 母婴客户ROI提升210% |
如何衡量移动广告的真实效果?
2016年行业开始抛弃CPM/CPC单一指标,转向“三维度评估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可见曝光:MRC标准下,50%像素展示1秒才算有效;
- 互动深度:滑动、点击、停留时长加权计算;
- 线下归因:通过Wi-Fi探针、POS数据打通销售闭环。
中小品牌如何低成本切入?
预算不足百万的商家,2016年靠“三板斧”也能分一杯羹:
- 借力超级App:微信朋友圈本地广告CPE仅0.3元,精准到商圈500米;
- KOC裂变:微博200-5000粉丝的微型达人,单条成本200元,带货率却达12%;
- 素材复用:把电视TVC剪成6秒、15秒多版本,降低制作成本60%。
2016留下的三个关键启示
启示一:数据资产比流量更重要。京东在618期间把广告点击人群回流到DMP,双11再用Lookalike放大,复购率提升38%。
启示二:技术迭代速度决定生死。没有SDK埋码能力的代理商,2016Q4开始被品牌主大规模淘汰。
启示三:创意必须适配场景。同样是红包,支付宝AR实景红包的参与率是H5红包的4.6倍。
自问自答:现在做移动广告还来得及吗?
答:2016年的窗口期已过,但方法论仍在迭代。关键在于把2016的“流量思维”升级为2024的“留量思维”——用私域承接公域,用内容延长用户生命周期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