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五金制品行业前景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,出口订单回暖、内需升级、绿色制造三大动力叠加,预计全年规模增速在5%—7%区间。

五金制品行业现状:谁在领跑?谁在掉队?
从区域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依旧是产能高地,合计占全国出口额62%;山东临沂、河北沧州等北方集群则凭借成本优势在中低端紧固件、管件领域快速扩张。
企业梯队出现“哑铃型”分化:
- 头部: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,如巨星科技、坚朗五金,持续加码智能仓储、跨境电商。
- 腰部:营收1—5亿元的ODM工厂,受原材料波动冲击最大,利润被压缩至5%—8%。
- 长尾:作坊式冲压厂、拉丝厂,订单碎片化,靠低价+熟人关系存活。
需求端三大变量:房地产、基建、DIY
房地产下滑,五金需求真的消失了吗?
不是消失,而是转移。精装修比例提升,使工程五金(锁具、铰链、滑轨)需求从C端转向B端;同时,旧改、局改带来二次装修市场,预计2024年规模超4500亿元。
基建托底,哪些品类最受益?
高铁、光伏、充电桩三大场景拉动:
- 高铁紧固件:高强度螺栓、防松螺母需求年增12%。
- 光伏支架:铝合金导轨、碳钢夹具出口量两年翻番。
- 充电桩壳体:压铸铝+钣金组合工艺成为主流。
DIY五金为何突然爆发?
TikTok、YouTube上“Home Improvement”话题播放量超500亿次,带动手动工具、迷你电动工具在欧美线上销量年增30%+。国内厂商通过亚马逊VC账号+海外仓直接触达终端,毛利率比传统外贸高15个百分点。

供应链痛点:原材料、用工、物流
原材料波动:2023年不锈钢304价格波动区间14000—16000元/吨,中小企业锁价能力弱,被迫接受“周定价”甚至“日定价”。
用工缺口:抛光、电镀等工序年轻人不愿干,东莞、温州工厂普工月薪已涨至8000—9000元仍招不满。
物流成本:红海危机导致集装箱运价从1200美元飙升至4000美元,交期延误10—15天,部分订单被迫转向中欧班列。
技术升级路线:自动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
自动化:哪些环节ROI最快?
冲压车间机械手+多工位模具组合,单台设备年节省人工4—5人,投资回收期14—18个月。
数字化:ERP还是MES?
年产值3亿元以下工厂,先做轻量级MES(工单、质检、设备状态),成本15—20万元即可上线;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,需打通ERP+PLM+WMS,预算200万+。

绿色化:碳关税怎么破?
欧盟CBAM过渡期已覆盖钢铁、铝,2026年起正式征税。国内头部企业提前布局:
- 使用绿电铝,每吨增加成本300—500元,但可获得溢价3%—5%。
- 建立碳足迹数据库,为下游客户提供LCA报告。
渠道变革:从“广交会”到“独立站”
传统外贸:广交会、华交会到场买家数量连续三年下滑,大单比例从60%降至35%。
跨境电商:独立站+DTC模式兴起,Shein、Anker的成功让五金卖家看到希望。案例:宁波某工具品牌通过Shopify+TikTok直播,半年内做到月销80万美元,复购率28%。
国内市场:抖音本地生活带火“五金店团购”,电动扳手、激光测距仪成为爆款,线下门店通过达人探店引流,线上成交线下核销。
未来三年机会清单
1.新能源配套五金:储能电池外壳、充电桩锁止机构,毛利率25%—30%。
2.适老化五金:无障碍扶手、升降橱柜铰链,国内市场规模百亿级。
3.智能五金:蓝牙挂锁、指纹抽屉锁,年增速40%+。
4.五金回收:不锈钢、铜件再熔炼,政策补贴每吨200—400元。
常见疑问快答
Q:现在入场五金制品行业晚吗?
A:细分赛道永远不晚。比如微型精密螺丝(用于无人机、AR眼镜),国内能做0.8mm以下的工厂不超过10家。
Q:如何快速验证新品市场?
A:用“众筹+小批量定制”组合拳。先在Kickstarter发起众筹,拿到1000台订单后找工厂做小批量试产,既能测试市场又避免库存风险。
Q:工厂如何拿到亚马逊B2B大单?
A:注册Amazon Business账号,上传ISO9001、BSCI等认证,设置阶梯价(500件、2000件、10000件),并开通“企业专供”标签,可提升询盘量3倍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