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用航空发展前景怎么样_低空经济政策有哪些

新网编辑 10 0

通用航空到底是什么?它与民航有何区别?

很多人把通用航空(General Aviation,简称GA)误认为是“小型民航”,其实两者定位完全不同。通用航空指除定期公共运输航班外的所有民用飞行活动,包括农林喷洒、应急救援、公务包机、空中游览、飞行培训等。民航则聚焦“点对点”载客与货运,航线、时刻受民航局统一管制。GA的飞行高度通常在3000米以下,空域灵活、机型多样,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。

通用航空发展前景怎么样_低空经济政策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通用航空发展前景怎么样?

市场规模: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

截至2023年底,中国通航飞机注册数突破4500架,运营企业超600家,产业规模约2800亿元。赛迪研究院预测,2025年低空经济整体规模将达1.5万亿元,2030年有望冲击3万亿元。驱动因素有三:

  • 需求侧:短途运输、医疗急救、无人机物流等场景爆发;
  • 供给侧:国产轻型飞机、电动垂直起降(eVTOL)机型量产;
  • 政策侧:低空空域改革进入“深水区”,审批时限从“周”压缩到“小时”。

技术路线: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行

传统活塞飞机仍占主流,但电动航空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亿航EH216-S、峰飞V2000CG等eVTOL已获民航局型号合格证,续航突破250公里,运营成本仅为直升机的1/3。同时,5G+北斗融合的空地一体通信网络,让通航飞机具备“看得见、呼得着、管得住”的能力,为城市空中交通(UAM)铺路。


低空经济政策有哪些?

国家级文件:顶层设计“一张图”

2021年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首次将“低空经济”纳入国家交通体系。2023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“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”,定位升至“新增长引擎”

空域改革:从“审批制”到“备案制”

2023年11月,民航局发布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》,明确:

  1. 湖南、海南、四川等全域低空改革试点省份,真高300米以下空域实行“动态释放、即报即飞”
  2. 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统(NSFS),实现跨区域计划“一网通办”;
  3. 简化通航机场立项程序,取消“可研报告”,改为“备案+承诺制”

地方配套:补贴与场景“双轮驱动”

各地政府围绕“先载货后载客、先通用后运输”的节奏,出台真金白银的补贴:

通用航空发展前景怎么样_低空经济政策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深圳:对eVTOL商业航线给予每架次300元运营补贴,单个企业年度封顶1000万元
  • 合肥:设立5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,重点投资整机制造、航电系统;
  • 珠海:开通“海岛—市区”无人机物流航线,对货运吨公里补贴2元

通航企业如何抓住政策红利?

第一步:选对细分赛道

不是所有通航业务都能盈利。建议优先切入:

  • 应急救援:政府购买服务,现金流稳定;
  • 短途运输:填补高铁空白,如“舟山—上海”跨海航线客座率常年超85%
  • 无人机物流:山区、海岛末端配送成本下降40%

第二步:轻资产运营

自建机场耗资巨大,可采用“共享机场+共享机队”模式:与地方国企合作,机场由城投代建,企业只租不买飞机,降低固定成本30%以上

第三步:提前锁定空域资源

在改革试点省份,与空管部门签订“长期飞行协议”,一次性锁定3—5年飞行时段,避免后期排队。


普通人如何参与低空经济?

成为飞行员:培训周期缩短至6个月

民航局2023年新规将运动驾驶员执照(SPL)训练小时从30小时降至20小时,培训费下探至8万元。取得执照后可驾驶1.2吨以下单发飞机,周末带家人空中游览。

投资产业链:关注三大环节

  • 上游:碳纤维复材、高能量密度电池;
  • 中游:eVTOL整机、飞控系统;
  • 下游:低空旅游、航空科普研学。

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三大变量

  1. 适航认证速度:eVTOL若能在2025年前拿到标准适航证,城市空中出租车将大规模落地;
  2. 空域动态释放范围:若京津冀、长三角核心城市真高600米空域开放,市场规模将再扩容5倍
  3. 电池能量密度突破:固态电池量产将使电动飞机续航突破500公里,彻底取代短途活塞飞机。

低空经济不是“风口上的猪”,而是“长坡厚雪”的赛道。政策、技术、需求三线共振,留给从业者的窗口期只有3—5年。谁能率先拿到适航证、锁定空域、跑通商业模式,谁就能成为下一个“通航独角兽”。

通用航空发展前景怎么样_低空经济政策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