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前产能与需求:到底谁在“过剩”?
问:中国钢铁产能真的全面过剩吗?
答:结构性过剩才是真相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板材、电工钢、高端汽车钢仍依赖进口,缺口约1500万吨/年;
- 普通螺纹钢、线材产能利用率不足70%,库存周期长达45天;
- 区域差异明显:华北、华东过剩,华南、西南则阶段性短缺。
二、利润为何忽高忽低?
问:2023年吨钢利润一度飙到600元,为何年底又跌到50元?
答:成本端“三座大山”轮番挤压。
- 铁矿石:进口依存度80%,普氏指数每涨10美元,行业利润蒸发400亿元;
- 焦炭:环保限产+煤矿安检,价格弹性放大3倍;
- 电价:电炉钢占比升至12%,高耗能电价上浮20%直接吃掉百元利润。
三、政策组合拳:限产、减碳还是保供?
问: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目标如何落地?
答:由“一刀切”转向“差异化+市场化”。
政策工具 | 2023年做法 | 2024年调整 |
---|---|---|
产能置换 | 1.25:1减量置换 | 环保A级企业可1:1等量置换 |
出口关税 | 取消部分产品退税 | 高附加值品种退税恢复13% |
碳排放 | 试点行业免费配额 | 引入有偿拍卖比例10% |
四、下游需求新变量:地产塌方后谁来接力?
问:2024年钢铁需求还能正增长吗?
答:“钢需”结构大挪移。
- 基建:专项债前置+城中村改造,拉动长材需求3%;
- 汽车:新能源车用高强钢占比从18%提至30%,单车耗钢量反增40公斤;
- 出口:东南亚、中东项目集中开工,1-4月钢材出口同比+27%,板材占比首次超60%。
五、技术突围:氢冶金是噱头还是救命稻草?
问:氢冶金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?
答:示范线吨钢成本高800元,但碳税若>200元/吨即可打平。
- 宝武湛江百万吨级氢基竖炉2025年投产,绿氢占比目标30%;
- 河钢张宣科技已能稳定产出DR级直接还原铁,杂质<0.5%;
- 核心瓶颈:国内电解槽寿命仅6000小时,进口设备成本高3倍。
六、区域重组:未来五年谁将“鲸吞”谁?
问:行业集中度CR10能否从42%提升到60%?
答:跨省并购窗口期仅剩2024-2026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鞍本重组后粗钢产能7000万吨,下一步瞄准东北特钢;
- 沙钢南下收购广西某短流程钢厂,布局RCEP市场;
- 政策红线:1000万吨以下钢企不批新增用地,倒逼中小厂委身巨头。
七、投资启示:哪些赛道暗藏超额收益?
问:二级市场里钢铁板块还能上车吗?
答:盯住“特钢+低碳”双主线。
细分赛道 | 代表企业 | 2024年PE估值 | 催化因素 |
---|---|---|---|
高温合金 | 抚顺特钢 | 18倍 | 国产大飞机C919批产 |
耐磨钢球 | 中信特钢 | 12倍 | 海外矿山资本开支回升 |
氢冶金EPC | 中钢国际 | 15倍 | 中东绿氢项目订单爆发 |
八、风险预警:2024年必须盯紧的三只“灰犀牛”
问:哪些变量可能让行业再陷亏损?
答:
- 美联储延迟降息→美元指数走强→矿价暴跌30%但成材跟跌50%;
- 印度、越南新增产能集中释放,东南亚出口价反噬国内市场;
- 欧盟CBAM2026年正式征税,中国出口欧盟钢材成本增加80-120欧元/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