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混凝土价格为何波动?
进入2024年,全国商品混凝土C30均价从年初的420元/方一路下探至5月中旬的385元/方,随后又快速反弹至410元/方。这一“V”型走势背后,既有水泥、砂石等原材料价格起伏,也有基建与房建需求错位的影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需求端:基建托底、房建拖累
- 基建端:1-5月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.7%,拉动高标号混凝土需求。
- 房建端:新开工面积累计下降21.6%,导致低标号混凝土用量持续萎缩。
自问自答:为什么同一城市不同标号混凝土价差拉大?
因为基建项目集中使用C40以上高标号,而房建以C30为主,供需结构差异造成高标号溢价一度达到55元/方。
供给端:产能利用率不足60%的真相
截至2024年4月,全国预拌混凝土产能超过38亿立方米,但月均产量仅1.9亿立方米,产能利用率58%。原因有三:
- 环保错峰:华北、华东多地执行30%-50%限产。
- 回款周期: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5天,中小站被迫减产控风险。
- 运输半径:新规将混凝土运输半径限制在40公里,局部产能过剩。
成本曲线:水泥、砂石、粉煤灰谁占主导?
原材料 | 2024年均价同比 | 占成本比重 |
---|---|---|
水泥P.O42.5 | -12% | 35% |
机制砂 | +8% | 25% |
粉煤灰Ⅱ级 | -5% | 8% |
自问自答:为何水泥降价却没能带动混凝土同步下跌?
砂石紧缺抵消了水泥让利,尤其长江流域环保禁采导致机制砂到厂价突破110元/吨。
区域分化:华东领涨、东北垫底
用数据说话:
- 上海:C30到位价465元/方,长三角一体化项目集中释放。
- 沈阳:C30到位价340元/方,人口流出导致房建需求腰斩。
自问自答:跨区域套利是否可行?
不可行。混凝土运输半径限制+地方保护(需备案准入),外来企业难以打入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技术升级: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落地
2024年4月,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西塔首次泵送C120 UHPC,单方成本2800元,但工期缩短30%。技术亮点:
- 钢纤维体积掺量2.5%,抗拉强度≥15MPa。
- 水胶比0.18,自密实无振捣。
政策风向:碳交易倒逼行业洗牌
《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》明确:2025年起,混凝土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。按当前碳排放强度0.18吨CO₂/方计算:
- 若碳价60元/吨,成本增加10.8元/方。
- 年产100万方的企业需额外支出1080万元。
自问自答:中小企业如何应对?
三条路:1. 购买绿色电力降低范围二排放;2. 使用30%粉煤灰+20%矿粉替代水泥;3. 被龙头企业并购。
2025-2030年行业前景预判
综合多家券商模型,给出三种情景:
情景 | 基建增速 | 房建增速 | 混凝土均价 |
---|---|---|---|
乐观 | +10% | -5% | 450元/方 |
基准 | +5% | -10% | 420元/方 |
悲观 | 0% | -20% | 380元/方 |
自问自答:投资搅拌站还有利可图吗?
看区域:粤港澳、长三角仍有15%以上IRR;东北、西北需谨慎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户最关心的五个细节
- 冬施费用:华北11月-次年3月每方加收20-35元防冻剂成本。
- 泵送费:56米泵车台班价2800元/8小时,超1小时加收350元。
- 尾款风险:房建项目建议预付款不低于30%,且节点付款写进合同。
- 绿色认证:三星级绿色建筑混凝土溢价25-40元/方。
- 数字化:使用ERP系统的企业回款速度提升22%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