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现状_未来五年还能增长吗

新网编辑 28 0

未来五年仍能增长,但增速放缓至年均3%左右,增量主要来自下沉市场与无糖新品。

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现状_未来五年还能增长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行业规模:从“双位数”到“个位数”的换挡

2023年中国碳酸饮料出厂规模约1260亿元,同比仅增4.1%,相比十年前动辄15%的增速明显放缓。核心原因有三:

  • 健康意识抬头,含糖饮料被贴上“原罪”标签;
  • 现制茶饮、功能饮料切走年轻客群;
  • 一二线城市渠道趋于饱和,新增网点边际收益递减。

消费画像:谁在买?在哪买?为什么买?

谁在买?

18-29岁仍是主力,但30-39岁人群贡献度已升至28%,他们更看重“低糖”与“怀旧口味”。

在哪买?

便利店与社区团购合计占比首次超过45%,传统商超下滑至36%。

为什么买?

调研显示,“解腻”与“情绪价值”并列第一,占比均超60%,价格敏感度反而下降。


竞争格局:两超一强,新势力“围点打援”

可口可乐与百事合计市占率68%,元气森林以7.3%稳居第三,但增速已从三位数跌至19%

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现状_未来五年还能增长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两超:靠供应链与冰柜垄断守住核心渠道;
  • 一强:用“0糖0脂0卡”教育市场,却面临同质化;
  • 新势力:北冰洋、汉口二厂等区域品牌借国潮切入,单城市占率最高可达12%

产品创新:无糖化、功能化、本土化三条主线

无糖化:赤藓糖醇之后,谁接棒?

2023年无糖碳酸占品类比重34%,赤藓糖醇成本已降至1.6万元/吨,但口感天花板显现。阿洛酮糖、甜菊糖苷正被头部品牌小批量测试。

功能化:气泡水+咖啡因、气泡水+膳食纤维

百事“微笑趣泡”添加BC30益生菌,单罐溢价40%;可口可乐“阳光无糖”加入维生素B6,瞄准熬夜场景。

本土化:老汽水的文艺复兴

北冰洋推出瓷瓶复刻版,单瓶售价9.9元,毛利率高出PET瓶18个百分点


渠道变革:从“冰柜战争”到“冷柜+前置仓”

过去十年,品牌用100万台冰柜锁住终端;如今,美团闪电仓、朴朴前置仓让“30分钟到家”成为新战场。

  • 冰柜:投放成本上涨至1800元/台/年,ROI跌破1.5;
  • 前置仓:SKU精简至80个以内,碳酸饮料必须进入Top20才有动销;
  • 社区团购:团效从2021年的300元/团下滑至120元/团,但渗透率仍在提升。

政策与成本:糖税阴影下的利润保卫战

国家卫健委《减糖行动》明确2025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,虽未直接征税,但已有多地试点高糖饮料警示标识

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现状_未来五年还能增长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成本端,2023年白糖均价7100元/吨,同比上涨12%;PET切片受原油波动影响,振幅超20%。头部品牌通过代糖替换+轻量化瓶坯对冲,单瓶成本下降0.05元


下沉市场:增量藏在县城的冰柜里

三线及以下城市碳酸饮料销量增速9.2%,高于全国平均两倍。关键打法:

  1. 小规格+低价位:330ml PET瓶定价2.5元,比一线城市低30%;
  2. 节庆礼盒:春节乡镇礼品装销量占全年35%
  3. 渠道联营:与县域经销商共建冰柜,分摊50%电费。

出海机会:东南亚能否复制“中国路径”?

越南、印尼人均碳酸饮料消费量仅12升/年,不足中国一半。中国品牌优势:

  • 供应链:广西-越南跨境汽运12小时直达;
  • 口味:荔枝、白桃等东方风味接受度高;
  • 价格:比可口可乐当地工厂到岸价低8%-10%

风险在于当地政策壁垒宗教文化限制(如印尼斋月期间销量下滑40%)。


未来五年关键词:控糖、细分、可持续

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:

  1. 控糖技术迭代:从单一甜味剂到“糖醇+纤维+天然提取物”复合方案;
  2. 场景细分:电竞、露营、加班等场景催生200ml-250ml迷你罐
  3. 可持续包装:rPET再生塑料使用率2025年或达25%,可口可乐上海工厂已实现100%绿电生产。

谁能同时满足“健康、好喝、不贵”三角悖论,谁就能在减速的赛道里抢到增量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