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品牌知名度迟迟上不去?
很多企业在投放广告、做活动、发内容,却发现搜索量、提及量、转化率始终原地踏步。核心原因往往出在品牌定位模糊:消费者不知道你是谁、能为他解决什么、与竞品有何不同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品牌定位怎么做?先回答五个灵魂拷问
- 我们到底在卖什么?——是产品、服务,还是情绪价值?
- 谁最需要我们?——年龄、城市、收入、兴趣、痛点。
- 他们为什么非选我们?——差异化卖点、技术壁垒、情感共鸣。
- 他们会在哪些场景想起我们?——通勤、睡前、聚会、加班。
- 一句话能否说清品牌?——7秒内让人记住并愿意分享。
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?三条实战路径拆解
路径一:搜索占位——把长尾词变成流量入口
与其烧钱抢“面膜”这种红海词,不如布局“敏感肌修复面膜哪个牌子好”这类长尾。操作步骤:
- 用5118、Ahrefs拉出100个高转化疑问词
- 把每个疑问词写成800字场景化文章,标题直接嵌入问题
- 文章首段给出30字以内答案,再展开论证,提升Featured Snippet命中率
- 内链指向产品页,外链找垂直KOL博客做guest post
路径二:社交杠杆——让KOC成为“自来水”
预算有限时,1000个真实用户的口碑胜过1个明星硬广。打法:
- 在小红书筛选粉丝5k-2w的KOC,CPM成本仅为头部1/10
- 提供“场景+情绪”脚本而非生硬口播,例如“熬夜写代码时敷的急救面膜”
- 评论区置顶关键词回复,引导二次搜索:“牌子在图三标签,搜‘熬夜修复面膜’直达”
路径三:私域复利——把一次性曝光变成终身资产
公域流量越来越贵,微信社群+企业微信SCRM能把获客成本降低40%。关键动作:
- 新用户扫码后3分钟内打标签:来源、兴趣、预算
- 48小时内推送“痛点-解决方案-用户证言”三段式话术
- 每月一次“匿名吐槽大会”收集负面反馈,迭代产品并二次传播改进故事
品牌定位与知名度如何互相放大?
定位是“钉子”,知名度是“锤子”。钉子越尖,锤子越省力。
案例:三顿半把定位缩到“3秒即溶精品咖啡”,所有内容围绕“快”与“精品”展开——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小红书笔记标题统一用“3秒喝到咖啡馆级拿铁”
- 天猫详情页首屏对比手冲耗时动图
- 线下快闪店设置3秒倒计时装置,用户拍照自动带品牌水印
结果:2023年618,三顿半在“即溶咖啡”类目搜索份额占62%。
常见误区:定位≠口号,知名度≠曝光量
误区1:定位=一句slogan
定位是用户心智中的坐标,slogan只是路标。如果产品体验与slogan不符,曝光越多死得越快。
误区2:知名度=全网刷屏
刷屏后7天,品牌记忆度衰减73%。只有把流量导入可沉淀的私域场景,才能对抗遗忘曲线。
自检清单:你的品牌离“被记住”还有多远?
- 打开百度指数,搜品牌词,近30天均值是否低于行业TOP3的1/10?
- 问10个目标用户,能否在5秒内说出我们1个差异化卖点?
- 查看客服聊天记录,出现“你们和XX品牌有什么区别”的频率是否超过20%?
- 社群内发起投票,复购理由中“朋友推荐”占比是否低于15%?
若以上任一答案为“是”,回到本文第二部分,重新梳理品牌定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