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化纤行业前景如何?整体呈“底部震荡、结构分化”态势,需求端温和复苏,但供给端过剩压力依旧,行业盈利水平在下半年才略有改善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16年化纤行业整体运行数据回顾
- 产量:全年化纤总产量约4,500万吨,同比增长3.8%,增速较2015年回落1.2个百分点。
- 出口:出口量约1,050万吨,同比增长5.6%,但出口单价下滑8%,导致金额负增长。
- 利润:行业利润总额约260亿元,同比下降11%,亏损面接近20%,主要集中在聚酯长丝与粘胶短纤。
需求端:哪些领域真正拉动增长?
2016年内需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,但运动、家纺、车用纤维三大场景贡献明显。
- 运动服饰:受益于马拉松热与健身潮,涤纶差别化长丝需求增长12%。
- 家纺升级:高色牢度、阻燃、抗菌等功能性纤维渗透率提升,带动粘胶短纤销量增长6%。
- 汽车轻量化:涤纶工业丝在安全带、气囊中的用量增加,全年增幅9%。
供给端:产能过剩到底多严重?
化纤行业产能过剩怎么办?淘汰落后、兼并重组、海外布局成为2016年三大关键词。
1. 淘汰落后产能
工信部公布两批淘汰名单,全年退出聚酯切片产能120万吨、粘胶短纤产能80万吨,实际执行率约70%,地方保护仍是阻力。
2. 兼并重组
恒逸石化收购龙腾特纤、荣盛石化入股红剑聚酯,行业集中度CR10由2015年的38%提升至2016年的44%,规模效应开始显现。
3. 海外布局
桐昆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建30万吨涤纶长丝项目,恒力石化在印尼建设炼化一体化基地,“原料+市场”双靠近策略降低贸易壁垒风险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价格走势:为何上半年跌跌不休?
2016年1-6月,聚酯POY均价下跌18%,粘胶短纤下跌15%,原因有三:
- 原油低位徘徊:布伦特全年均价45美元/桶,成本支撑不足。
- 库存高企:春节后聚酯工厂库存天数最高达28天,资金链紧张。
- 投机资金撤离:PTA期货持仓量下降30%,市场缺乏做多动力。
进入三季度,G20限产与下游补库叠加,聚酯产业链价格反弹20%,但全年均价仍低于2015年。
环保风暴:如何改变行业格局?
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两轮巡查,涉及化纤企业超300家,粘胶短纤与再生聚酯受冲击最大。
- 粘胶短纤:山东、江苏多家工厂因废水COD超标被限产,行业开工率一度降至65%,价格单月上涨12%。
- 再生聚酯:浙江慈溪、江苏江阴等地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超200家,再生瓶片供应缺口达30万吨,原生聚酯替代比例提升。
技术升级:哪些方向值得押注?
2016年行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突破1.5%,差别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成为主线。
- 差别化:超细纤维、海岛丝、弹性复合丝等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高出常规产品10-15个百分点。
- 绿色化:荣盛石化投产国内首套20万吨/年熔体直纺再生聚酯装置,碳排放降低30%。
- 智能化:恒力石化建成“黑灯工厂”,人均产能提升50%,吨丝人工成本降至200元以下。
2017年展望:机会藏在哪些细分赛道?
展望2017年,行业大概率延续“L型”底部,但三大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高弹力氨纶:瑜伽裤、塑身衣需求爆发,预计增速20%以上。
- 生物基纤维:PLA、PTT等环保材料受国际品牌青睐,政策补贴加码。
- 工业丝出口:东南亚轮胎、输送带产能扩张,涤纶工业丝订单向中国转移。
企业应对策略:如何穿越周期?
面对持续过剩,企业需从成本控制、产品升级、渠道下沉三方面突围。
- 成本控制:锁定低价PX长约、布局自备电厂,吨丝成本可再降300-500元。
- 产品升级:与品牌联合开发功能性面料,溢价空间可达20%-30%。
- 渠道下沉: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中小织造厂,缩短账期至15天以内。
2016年的化纤行业没有“V型反转”,却在供给收缩、需求升级、环保倒逼的三重力量下悄然重塑。谁能率先完成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,谁就能在下一轮景气周期中占据先机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