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铝价为何持续低迷?
**2013年LME三月期铝全年均价约1,845美元/吨,同比下跌近8%,创下金融危机后最低年度均价。** 造成价格疲软的核心矛盾是**全球电解铝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速**。当年中国新增产能约350万吨,而全球消费增量不足250万吨,供需缺口扩大至120万吨左右。 —— **成本端塌陷也是推手**:印尼铝土矿出口禁令在年初引发短暂炒作,但随后澳大利亚、印度矿石快速补位,**进口铝土矿到岸价从年初的53美元/吨回落至年末的46美元/吨**,氧化铝价格同步下滑12%,削弱了成本支撑。中国电解铝产能西移的深层逻辑
**“煤电铝一体化”成为2013年行业最大关键词。** - 新疆、内蒙古凭借0.25元/度以下的自备电成本,吸引中东部产能转移,全年西部新增产能占全国比重首次突破60%。 - 河南、山东等传统产区因网电价格高达0.55元/度,**亏损幅度一度超过1500元/吨**,被迫通过“产能置换指标”向西部出售指标变现。 —— **政策层面出现微妙转向**:工信部《铝行业规范条件》首次提出“新建项目必须配套自备电厂或清洁能源”,实质为西部煤电项目开绿灯,而环保部同步收紧东部燃煤审批,**东西部成本剪刀差扩大至2000元/吨以上**。铝消费结构突变:哪些领域在逆势增长?
尽管传统建筑型材增速放缓至5%,但**2013年铝箔消费激增18%**,成为最大亮点。 **三大增量引擎解析**: 1. **新能源汽车电池箔**:特斯拉Model S量产带动全球电池级铝箔需求突破8万吨,国内龙头企业如鼎胜新材紧急扩建4万吨产能。 2. **易拉罐减薄化**:0.235mm罐体料技术普及,单罐铝耗下降15%,但全球饮料罐产量增长12%抵消了减量效应。 3. **光伏边框替代**:欧洲“双反”导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转向东南亚,**铝边框渗透率从65%提升至82%**,年增铝消费约14万吨。 —— **值得注意的是**,高铁用铝型材因“刘志军案”后遗症,招标量同比下滑22%,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细分赛道。国际贸易格局重构:俄铝制裁与“沪伦比值”异变
**2013年伦铝库存激增32%至540万吨,而沪铝库存反降15%,导致沪伦比值长期高于7.3的套利红线。** - **俄铝事件发酵**:美国OFAC对俄铝的制裁预期在四季度升温,LME注册仓单中俄铝品牌占比高达37%,引发多头逼仓行情,**伦铝当月合约一度单日暴涨6.2%**。 - **中国出口套利窗口打开**:8-11月原铝出口盈利持续超过800元/吨,**全年未锻轧铝出口量暴增至48万吨**,同比翻三倍,但12月财政部紧急取消15%出口退税,窗口瞬间关闭。 —— **长期影响**:海外买家开始接受“中国铝溢价”常态化,日本买家2014年长单升水谈判时主动将基准从LME+115美元/吨上调至+150美元/吨。2014年铝业投资必须关注的三大变量
**变量一:印尼禁矿执行力度** 若2014年1月禁令全面生效,**中国铝土矿进口依存度将从68%骤降至45%**,山西、广西低品位矿将重获竞争力,氧化铝成本曲线或抬升120-150元/吨。 —— **变量二:西部电价政策红线** 新疆自备电厂0.2元/度的“政策电”面临国家能源局核查,**若按0.35元/度补交基金,当地电解铝完全成本将跃升至15000元/吨以上**,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退出。 —— **变量三:再生铝替代临界点** 随着“铝价破万”预期增强,**再生铝对原铝的替代经济性凸显**:2013年国内再生铝产量580万吨,若2014年铝价维持在14000元/吨以下,再生铝增速可能突破25%,挤压原铝消费空间达80万吨。企业生存指南:如何在低价周期中突围?
**现金流管理优先于规模扩张** - **采用“点价+期权”组合**:某华东铝企通过买入LME看跌期权对冲库存,在2013年Q4铝价暴跌中实现期货端盈利2100万元,覆盖现货亏损70%。 - **布局高附加值产品**:忠旺集团将70%产能转向交通运输用铝,其高铁底板型材毛利率达28%,远超建筑型材的9%。 —— **产业链延伸的“轻资产”模式** - **铝模板租赁业务**:中国宏桥通过成立专业租赁公司,将铝模板周转率从30次提升至80次,**单吨铝创造的服务收入相当于直接卖材料的2.7倍**。 - **电解铝“代加工”**:青海某企业利用低电价优势,为河南高成本厂商提供“来料加工”,收取1400元/吨加工费,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