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茶叶行业整体规模有多大?
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开数据,2017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约260万吨,同比增长5.8%;农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,连续五年保持5%以上增速。内销市场依旧是主力,占总量78%,出口则维持在35万吨左右,金额约16亿美元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消费者画像:谁在买茶?
年龄层分布
- 25-35岁人群首次超过40%,成为线上茶叶消费绝对主力。
- 50岁以上人群仍把控线下高端礼品茶市场,客单价是年轻群体的3.2倍。
购买动机
- 日常自饮:追求性价比,偏好100-300元/斤价位。
- 商务送礼:更关注品牌与包装,小罐茶、竹叶青等高端礼盒销量同比增长47%。
- 收藏投资:普洱、白茶老茶拍卖价屡创新高,带动“存新茶喝老茶”理念。
品类竞争:哪些茶最火?
| 品类 | 产量占比 | 线上销售额增速 |
|---|---|---|
| 绿茶 | 63% | +18% |
| 乌龙茶 | 12% | +35% |
| 红茶 | 11% | +42% |
| 黑茶 | 8% | +65% |
| 白茶 | 4% | +110% |
值得注意的是,白茶因“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”概念爆红,安吉白茶、福鼎白茶搜索指数同比翻番。
渠道变革:电商与新零售谁主沉浮?
传统茶城遇冷
北京马连道、广州芳村等批发集散地客流下滑20%,租金却逆势上涨10%,中小商户压力陡增。
电商三大趋势
- 直播卖茶:淘宝茶类直播场次全年超15万场,转化率比图文高3倍。
- 内容电商:小红书、抖音测评笔记带动小众茶爆红,如鸭屎单丛、漳平水仙。
- 订阅制:茶里、tea’stone等品牌推月度茶包,复购率达58%。
新零售试水
八马茶业联手永辉超市开设“店中店”,坪效提升40%;小罐茶则在一线城市布局体验空间,主打“一罐一泡”场景化销售。
价格带:为什么300-600元/斤成为黄金区间?
通过天猫数据发现,300-600元/斤价格带贡献了42%的销售额,却只占SKU的18%。原因有三:
- 品质可感知:芽叶等级、山头概念在此区间能被消费者明显区分。
- 送礼体面:低于300元拿不出手,高于600元则进入奢侈品逻辑。
- 利润空间:经销商毛利可达35%,高于平价茶15个百分点。
产区动向:云南、福建、浙江谁更赚钱?
云南普洱:资本狂欢下的隐忧
老班章春茶收购价突破10000元/公斤,但中小茶农实际收益仅占终端售价15%,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方与渠道截留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福建白茶:政府背书的力量
福鼎市政府推出“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”,贴码茶青溢价30%,有效遏制外地茶冒充乱象。
浙江绿茶:深加工突围
淳安企业开发抹茶冰淇淋、龙井面膜等衍生品,附加值提升8-10倍,破解春茶周期过短难题。
政策影响:环保风暴改变了什么?
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福建、云南等产茶大省,导致:
- 30%小型初制所关停,推动行业标准化。
- 包装材料成本上涨:马口铁罐价格上浮25%,倒逼品牌改用可降解纸浆模塑。
- 生态茶园认证溢价:有机茶认证基地鲜叶收购价高出常规茶40%。
未来三年预判:哪些机会值得押注?
冷萃茶饮料
农夫山泉“茶π”2017年销售破30亿,证明即饮茶年轻化大有可为,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150亿。
茶旅融合
武夷山茶旅小镇项目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,人均消费1200元,是单纯卖茶的4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区块链溯源
阿里已在内测“茶链”项目,未来或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流程上链,解决信任痛点。
给从业者的三点忠告
- 别迷信山头:冰岛、老班章等稀缺资源已被资本锁死,中小品牌应聚焦口感标准化。
- 抓住女性市场:花果调饮茶女性购买占比72%,开发低咖啡因、高颜值产品更易突围。
- 重视数据资产:会员复购率每提升10%,获客成本可降低25%,私域流量将是终极护城河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