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建筑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?
2014年,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7.67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2%,但增速较2013年下滑4.5个百分点。**“增速换挡”**成为当年最醒目的关键词。 自问自答:为什么增速会放缓? ——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、房地产库存高企、地方债务审计收紧,三股力量同时拉低施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。 ——铁路、公路、水利等基建对冲了部分下滑,却难以扭转整体趋势。 ---政策风向:从“刺激”到“托底”
1. 棚户区改造全面提速
2014年470万套棚改任务提前完成,国开行全年发放棚改贷款4086亿元。**货币化安置**首次大规模推开,带动三四线城市住宅新开工面积逆势增长6.8%。 自问自答:棚改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? ——订单结构从“商品房”转向“政府回购”,付款周期更短,利润率略低但现金流更稳。2. 43号文斩断政府违规举债
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》,BT模式被叫停,**PPP模式**迅速上位。全年入库PPP项目达1520个,总投资2.3万亿元,建筑央企率先受益。 自问自答:中小民企如何分羹? ——与央企组成联合体,专注专业分包;或转型运营方,拉长收益链条。 ---区域分化:东部减速,中西部补位
- **长三角**:上海、苏州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%,高成本土地逼退中小开发商。 - **京津冀**:北京APEC会议停工令导致四季度产值环比下滑9%,但天津自贸区获批带来后续增量。 - **中西部**:重庆、贵州基建投资增速超20%,**“桥隧经济”**成为地方GDP抓手。 自问自答:为何中西部能逆势增长? ——国家预算内资金倾斜,铁路、水利项目集中落地;劳动力回流降低人工成本5%—8%。 ---技术拐点:BIM+装配式首次规模化落地
1. BIM应用率突破10%
住建部《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》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应用BIM。**中建三局**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实现全专业碰撞检查,减少返工损失约3200万元。2. 装配式建筑占比达7.9%
沈阳、深圳、合肥三大示范城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。**远大住工**全年交付预制构件45万立方米,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2%。 自问自答:技术升级会淘汰哪些企业? ——仍依赖现浇、管理粗放的三级资质企业;具备设计-生产-施工一体化能力的龙头将加速集中。 ---资金链:从“高周转”到“高杠杆”临界点
- **房企**:销售回款放缓,到位资金增速降至-2.9%,**信托融资成本**飙升至12%—15%。 - **施工企业**:垫资比例普遍超过30%,**商业承兑汇票**贴现利率年内上涨180个基点。 - **应对策略**: 1. 推行“进度节点付款”合同条款; 2. 引入险资、券商资管作为夹层融资; 3. 以应收账款发行ABS,盘活存量资金。 ---未来五年(2015—2019)五大预判
1. 总产值年均增速降至5%—7%
房地产投资占比从2014年的68%逐步降至60%,**基建与旧改**成为稳定器。2. 行业集中度CR20提升至25%
央企通过PPP、并购设计院实现“投建营”一体化,**地方国企**借助混改引入战投。3. 绿色建筑强制标准全面执行
2015年起,所有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**绿色建筑标准**,带动节能玻璃、光伏幕墙需求年增20%。
4. 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8%—10%
“90后”建筑工人占比不足15%,**建筑机器人**将在钢结构焊接、室内喷涂环节率先商用。
5. 海外市场占比突破10%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15%,**东南亚、中东**成为主战场,EPC+F模式成为主流。
---
企业生存指南:2015年必须做的三件事
- **第一件事**:建立PPP项目筛选模型,重点盯紧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,避免“伪PPP”。
- **第二件事**:与高校共建BIM实训基地,半年内培养30名能独立建模的工程师。
- **第三件事**:试点“装配式建筑+供应链金融”,用订单质押获取银行授信,降低预制构件采购资金占用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