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制品行业整体景气度处于什么阶段?
从全球视角看,**化学制品行业正处于“需求复苏+供给重构”的叠加周期**。上游原油、天然气价格回落,带动大宗原料成本下行;下游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医药等新兴需求快速放量。国内方面,2023年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7.8%,利润增速由负转正,**行业整体景气度处于温和复苏阶段**。

化学制品行业有哪些细分赛道?
化学制品并非单一产业,而是由多条差异化赛道构成,可按照“上游-中游-下游”三层逻辑拆分:
- 上游基础化学品:乙烯、丙烯、PX、纯碱、氯碱等,特点是规模大、周期性强。
- 中游特种中间体:电子级氢氟酸、光刻胶单体、医药中间体、锂电添加剂,**技术壁垒高、认证周期长**。
- 下游功能材料:新能源胶粘剂、半导体封装材料、生物可降解塑料,**需求增速快、附加值高**。
新能源浪潮下哪些化学品最受益?
自问:动力电池与光伏产业链究竟需要多少化学材料?
自答:以1GWh磷酸铁锂电池为例,**电解液需求约1400吨,对应锂盐、溶剂、添加剂合计超10种精细化学品**;光伏组件中,EVA胶膜粒子、POE封装料、高纯三氯氢硅年复合增速均超过25%。**新能源化学品赛道未来五年CAGR有望保持在20%以上**。
半导体化学品国产替代空间有多大?
当前我国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不足30%,**光刻胶、CMP抛光液、超高纯试剂仍被日美企业垄断**。随着长江存储、中芯国际等晶圆厂扩产,**国产供应链迎来黄金窗口期**。预计到2026年,国内半导体化学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,**替代空间超过350亿元**。
环保政策如何重塑行业格局?
双碳目标下,**落后产能加速出清**,例如:电石法PVC、传统有机颜料、含磷洗涤剂。与此同时,**生物基材料、水性涂料、可降解塑料获得政策与资本双重加持**。以PBAT为例,2023年国内产能突破120万吨,但需求端仅60万吨,**短期过剩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改性料升级**。
出海战略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?
自问:东南亚、中东是否已成为中国化学制品的新战场?
自答:越南、印尼凭借劳动力与关税优势,吸引国内轮胎、助剂企业设厂;中东石化巨头则通过“原油-化工”一体化项目寻求与中国企业技术合作。**2023年中国化学制品出口额达2200亿美元,同比增长12%,其中新能源材料、农药原药、有机硅贡献主要增量**。

投资化学制品行业应关注哪些风险?
- 价格波动:原油、煤炭、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会侵蚀利润。
- 技术迭代:固态电池、钙钛矿光伏若商业化提速,现有电解液、EVA胶膜需求可能被颠覆。
- 贸易摩擦:欧盟碳关税、美国UFLPA法案增加出口合规成本。
- 安全事故:精细化工企业环保、安监高压常态化,一次事故即可导致停产整顿。
未来三年值得重点跟踪的细分方向
结合需求增速、技术壁垒、政策导向三大维度,以下方向具备α机会:
- 高纯电子特气:NF₃、WF₆、硅烷等,国产化率低于15%,晶圆厂认证溢价显著。
- 锂电级PVDF:粘结剂+隔膜涂覆双重需求,2025年全球缺口预计达3万吨。
- 生物法长链二元酸:替代石油基产品,用于尼龙、香料、润滑油,凯赛生物已率先实现万吨级量产。
-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:六氟磷酸钠、新型醚类溶剂,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。
如何快速筛选化学制品优质标的?
一问:财务指标之外,哪些非量化因素更关键?
一答:优先看客户结构(是否绑定宁德时代、台积电等头部厂商)、专利壁垒(发明专利数量、海外PCT覆盖范围)、产能释放节奏(新装置是否处于爬坡阶段)。此外,**管理层技术背景与国资/民营属性**也会影响长期竞争力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