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调理肉制品到底指什么?
调理肉制品,官方定义是“以畜禽肉为原料,经过分割、调味、滚揉、腌制、速冻等工艺制成的预包装食品”。通俗讲,就是买回家只需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的半成品肉。它介于生鲜肉与熟食之间,**核心卖点是省时、口味稳定、场景多元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调理肉制品有哪些品牌?
1. 国内头部品牌
- 圣农:鸡肉调理品市占率第一,主打“脆皮炸鸡”“香烤翅中”。
- 正大食品:从农场到餐桌全链布局,爆款“盐酥鸡”年销过亿袋。
- 新希望六和:川味调理见长,“小酥肉”系列占据火锅餐饮渠道。
- 安井食品:速冻龙头,2023年推出“锁鲜装”牛排,定位家庭高端场景。
2. 区域强势品牌
- 山东惠发:深耕北方,为华莱士、蜜雪冰城供应调理肉饼。
- 福建亚明:聚焦团餐,研发“即食佛跳墙”调理肉礼盒。
- 河南双汇:依托屠宰优势,调理肉片价格带覆盖5-30元。
3. 新锐玩家
- 珍味小梅园:互联网打法,抖音爆款“蒜香排骨”月销20万单。
- 麦子妈:定位“妈妈菜”,调理牛肉片复购率达45%。
- 锅圈食汇:线下万店渠道,自有品牌“锅圈憨憨”调理肉串占比30%。
三、调理肉制品市场前景怎么样?
1. 需求端:谁在买?为什么买?
答案:Z世代、小家庭、外卖店主。
- 时间成本:90后平均做饭时长仅27分钟,调理肉节省70%备餐时间。
- 口味升级:2023年天猫数据显示,黑椒、藤椒、柠檬味增速超200%。
- 一人食经济:100g小包装调理肉销量年增150%,匹配独居场景。
2. 供给端:产业链谁在赚钱?
上游:白羽鸡养殖企业(如圣农)因规模效应,调理品毛利率比生鲜高8-12个百分点。
中游:代工厂(如山东佳士博)通过柔性生产线,可48小时切换200种SKU。
下游:社区团购平台(美团优选)将调理肉作为引流品,补贴后价格低于超市30%。
四、行业痛点与破局点
1. 痛点:同质化、价格战、冷链成本
- 产品雷同:市面80%调理鸡翅配方差异仅体现在辣椒粉含量。
- 利润挤压:2023年鸡肉调理品吨价下跌9%,中小企业亏损面扩大。
- 冷链黑洞:三四线城市冷链覆盖率不足40%,导致货损率超15%。
2. 破局:技术、场景、渠道
- 技术:液氮速冻使细胞破损率降至5%,口感接近现做;天然防腐(迷迭香提取物)替代化学添加剂,溢价20%。
- 场景:露营热带动“即烤调理牛排”新品类,2024年预计规模达12亿元。
- 渠道:前置仓品牌(叮咚买菜)推出“火锅调理肉组合”,客单价提升至98元。
五、未来三年趋势预判
1. 品类裂变
从“鸡肉+猪肉”扩展到水产调理(鳕鱼排)、植物基调理(素牛肉粒)。
2. 渠道下沉
县域市场将诞生年销5000万的区域品牌,依托本地屠宰+短链配送。
3. 政策红利
2025年预制菜国标出台,“0添加”调理肉将获得官方认证标识,头部品牌市占率或突破35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六、投资者与从业者的行动清单
- 选品:优先布局高复购的调理鸡胸肉(健身场景)和高溢价的调理和牛片(家庭聚餐)。
- 供应链:与第三方冷链(京东冷链)合作,将履约成本控制在8%以内。
- 营销:在小红书投放“空气炸锅料理”关键词,ROI可达1:4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