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行业到底在热什么?
过去三年,**“未病先防”**四个字从中医古籍里被搬进了年轻人的朋友圈。小红书里#养生打卡#话题浏览量突破28亿;抖音“轻养生”短视频日均播放量4.3亿。数据背后,是95后、00后把养生当成“社交货币”——喝枸杞美式、做八段锦、晒艾灸盒,既是健康,也是标签。

2024年市场规模有多大?
- 艾媒咨询预测: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,其中养生赛道占比18%,约2.16万亿。
- 美团数据显示:2023年“中医养生”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210%,客单价从68元涨到112元。
- QuestMobile指出:30岁以下用户贡献养生APP新增量的57%,远超35岁以上人群。
自问:为什么年轻人突然愿意为“慢生意”买单?
自答:因为“即时反馈”被打破了。熬夜、外卖、焦虑带来的身体警报,让他们愿意用“长期主义”对抗“短期快感”。
哪些细分赛道最赚钱?
1. 轻养生食品:从“药丸”到“零食”
黑芝麻丸一年卖出10亿颗,红枣枸杞软糖复购率高达43%。秘诀在于把“功能”做成“口感”:0糖、低脂、便携,满足“既要健康又要爽”的矛盾心理。
2. 智能艾灸:传统手艺的科技外挂
2023年天猫双11,智能艾灸盒销量同比增长380%。用户痛点很明确:想灸但怕烟、怕烫、找不准穴位。解决方案是APP控温+穴位图导航,把“老中医经验”变成“算法推荐”。
3. 职场疗愈:打工人的“精神马杀鸡”
午休冥想舱入驻北京国贸、上海陆家嘴,15分钟收费39元,预约排到三天后。核心逻辑:用“碎片化时间”解决“碎片化焦虑”。
2024年还能入局吗?关键看这三点
1. 供应链:你能不能把成本打下来?
以鲜炖燕窝为例,2021年行业均价128元/瓶,2023年小仙炖通过自建工厂把价格打到79元/瓶,市场份额从12%飙升到35%。“低价高质”不是口号,是生死线。

2. 流量:抖音红利结束了吗?
没有。但“泛流量”结束,“精准流量”开始。“中医减肥”关键词在抖音搜索量同比增长470%,但转化率高的视频都有一个共性:真人出镜+前后对比+专业背书。
3. 政策:监管是紧箍咒还是护身符?
2023年国家卫健委严查“养生茶饮非法添加”,2000家门店被关停。但“药食同源目录”新增党参、黄芪等9种食材,合规玩家反而迎来“牌照红利”。
普通人如何切入?三个真实案例
案例1:95后护士辞职卖“熬夜茶”
广东姑娘小林用“医院背书”做信任状,在小红书发“护士值班喝什么”系列笔记,3个月涨粉8万,单品月销20万包。她的秘诀:“场景化内容+专业人设”。
案例2:程序员夫妻做“AI舌诊”
用深度学习训练10万张舌象图,开发小程序“拍舌知健康”,用户上传照片后30秒生成体质报告,附带定制化养生方案。上线半年盈利120万。
案例3:三线城市宝妈开“儿童推拿”工作室
瞄准“抗生素焦虑”家长,主打“绿色退烧”概念,单次收费198元,靠家长群裂变做到月流水15万。关键动作:“免费体验课+老带新返现”。

未来三年的隐形机会
- 男性养生:2023年京东“男士养生”关键词搜索量增长320%,但供给端只有7%品牌专注男性。
- 银发经济2.0:60后新老人日均使用抖音3.2小时,他们需要的是“防中风食谱”而不是“广场舞教学”。
- 跨境养生:TikTok上“中式养生”话题播放量16亿次,拔罐、刮痧成为欧美网红的“神秘东方仪式”。
最后回答标题里的问题
养生行业不是“风口”,是“长坡厚雪”。2024年能不能入局?取决于你能否解决“真需求”,而不是制造“伪概念”。把“焦虑”变成“解决方案”,把“传统”翻译成“现代语言”,任何时候都不晚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