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产业分析怎么做?从“宏观—中观—微观”三步拆解
产业分析的本质,是把一个庞杂的经济系统拆成可观察、可量化、可比较的模块。很多从业者一上来就抓数据,却忽略了“**先搭框架再填细节**”的顺序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给出一条可落地的路径。

1. 宏观:政策与周期如何影响产业?
问:政策风向变了,产业就一定跟着变吗?
答:不一定,但政策决定了“天花板”和“地板”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补贴退坡后,**渗透率曲线并未掉头向下**,反而因双积分、碳交易等长效机制继续抬升。因此,做产业分析时,第一步是**把政策文件按“约束型/激励型/指引型”分类**,再评估其对供需两端的真实弹性。
2. 中观:产业链如何拆解才最清晰?
问:一条产业链动辄上百个环节,怎样避免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?
答:用“**微笑曲线+波特五力**”双模型。
- 微笑曲线:锁定**高附加值环节**(研发、品牌、渠道)。
- 波特五力:评估每个环节的**议价权、进入壁垒、替代品威胁**。
例如光伏产业链,硅料环节集中度高,议价权强;组件环节同质化严重,只能拼规模。这样一眼就能看出“钱”在哪里。
3. 微观:企业行为如何验证产业逻辑?
问:龙头扩产就一定代表产业景气吗?
答:要交叉验证**资本开支、库存、价格**三指标。
- 若龙头扩产但库存持续下降、价格坚挺,说明需求真实;
- 若库存反升、价格松动,则可能是**“囚徒困境”式扩产**,预示过剩风险。
二、行业分析有哪些维度?五张“体检表”一次说透
行业分析是产业分析的“子集”,更聚焦在**市场结构、商业模式、财务特征**上。以下五张表,可快速给任何行业做“体检”。
维度一:市场规模与增速
问: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是“风口”还是“噱头”?
答:看**渗透率+复购率**。
- 渗透率<10%且增速>30%:典型风口(如户用储能);
- 渗透率>50%但复购率>2次/年:成熟市场的“现金牛”(如调味品)。

维度二:竞争格局与集中度
问:CR3从40%提升到60%,一定是好事吗?
答:取决于**行业属性**。
- 技术迭代慢(水泥、啤酒):集中度高可带来定价权;
- 技术迭代快(芯片、医药):过度集中可能抑制创新,**CR3下降反而更健康**。
维度三:盈利模式与现金流
问:为什么有些行业利润表好看,现金流却崩了?
答:关键看**应收账款/营收**和**CAPEX/折旧**两个比值。
- 教育行业:预收款模式,现金流天然优于利润;
- 光伏组件:CAPEX/折旧>3,一旦需求波动,现金流立刻吃紧。
维度四:成本结构与价格传导
问:原材料涨价时,哪些行业能“硬气”转嫁?
答:遵循“**三高一低**”原则:高集中度、高差异化、高切换成本、低需求弹性。
- 高端白酒:同时满足四要素,可顺势提价;
- 纸箱包装:四要素全缺,只能被动承压。
维度五:外部变量敏感度
问:汇率波动5%,对哪些行业是“生死线”?
答:用**“收入外币占比-成本外币占比”**测算净敞口。
- 航空业:收入本币、成本美元,人民币贬值即亏损;
- 跨境电商:收入美元、成本人民币,反而受益。
三、实战案例:用上述方法拆解“储能行业”
以2024年的储能赛道为例,演示如何综合运用产业与行业分析。

1. 产业视角:政策与技术的“双轮驱动”
- 政策端:美国IRA法案延长补贴至2032年,**独立储能首次纳入抵免范围**,需求曲线右移; - 技术端:磷酸铁锂循环寿命突破8000次,**度电成本降至0.5元以下**,经济性拐点出现。
2. 行业视角:五维度扫描
- 市场规模:全球新增装机从2023年的35GWh增至2024年的58GWh,**增速66%**; - 竞争格局:国内CR5为72%,但**海外CR3仅45%**,出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; - 盈利模式:国内强制配储项目IRR仅3%,**依赖容量租赁+现货套利**;海外则靠**峰谷价差+补贴**实现8%以上; - 成本结构:电芯占系统成本60%,**锂价每跌1万元/吨,系统成本降3%**; - 外部变量:美国关税豁免清单若2025年取消,**中国厂商需在当地建厂**,CAPEX骤增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误区1:把“行业”当“产业”
光伏是产业,硅料是行业;若用光伏整体增速去预测硅料需求,会**高估至少20%**(因硅耗逐年下降)。
误区2:静态看集中度
2020年动力电池CR3为83%,2023年降至71%,看似“内卷”,实则是**二线厂商技术突破**(如磷酸锰铁锂)导致格局优化。
误区3:忽视“非上市公司”数据
储能系统集成商中,**大量订单掌握在非上市腰部企业**,仅看上市公司财报会低估真实竞争烈度。
五、工具箱:三张表+两个数据库
1. **产业链利润分布表**:横轴为环节,纵轴为毛利率、ROE、集中度,一眼锁定“肥田”。 2. **敏感性分析表**:输入原材料涨跌幅、汇率、产能利用率,自动生成EPS弹性。 3. **政策跟踪表**:按“发布层级-影响环节-落地时间”三列更新,避免遗漏细则。 4. 数据库: - 全球海关提单数据(Panjiva):追踪海外订单流向; - 国内环评数据库(生态环境部):提前半年预判产能释放节奏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