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挂面行业现状_挂面品牌如何突围

新网编辑 8 0

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?

根据《中国食品工业年鉴》与多家券商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,2023年中国挂面终端零售额已突破75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.8%左右。看似增速温和,实则暗藏两大变量:

中国挂面行业现状_挂面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传统散装称重渠道占比从五年前的42%降至27%,预包装挂面快速补位;
  • 线上渠道销量三年翻三倍,已占整体市场18%,且仍在加速。

谁在主导消费?

过去挂面是“家庭厨房刚需”,如今被重新定义为“一人食”“轻养生”场景的主角。调研显示:

  1. 25-35岁独居人群贡献了线上挂面销量的46%,他们更关注“三分钟快熟”“低脂低钠”;
  2. 银发族则在线下商超购买高钙、富硒功能型挂面,客单价高出平均值32%

价格战为何打不动了?

2021年起,头部品牌曾尝试将500g常规挂面压到3.9元,结果销量仅提升9%,利润却下滑近20%。原因有三:

  • 原材料小麦粉成本受国际粮价波动,降价空间被锁死;
  • 消费者对“0添加”“高膳食纤维”的溢价接受度达到28%,低价不再是唯一决策点;
  • 社区团购平台用“白牌”冲击,品牌方再打价格战等于给渠道打工。

挂面品牌如何突围?

1. 品类细分:从“一把面”到“场景解决方案”

陈克明推出“宝宝面”,添加乳清蛋白与DHA,定价是普通挂面的3倍,却拿下母婴渠道60%份额;金沙河则针对健身人群做“高蛋白荞麦面”,用30%的黑麦+藜麦配方,复购率高出基础款45%

2. 供应链反向定制:让面粉厂“卷”起来

河北金沙河与五得利面粉厂共建专用粉车间,将灰分控制在0.38%以下,面条耐煮时间延长90秒,直接减少餐饮端投诉率70%。反向定制模式让品牌拥有独家粉源,竞品难以复制。

3. 渠道组合拳:线下做“体验”,线上做“内容”

  • 线下:克明在永辉超市开设“现煮试吃”档口,转化率提升3.5倍
  • 线上:拉面说通过抖音直播“翻车实验”(煮面10分钟不糊),单场GMV破800万元

未来三年最大的变量是什么?

答案可能藏在“小麦蛋白改性技术”里。实验室数据显示,通过酶解工艺将小麦蛋白分子链缩短30%,挂面在沸水中90秒即可达到传统面4分钟的口感。一旦规模化,现有“快熟”概念将被重新定义,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。

中国挂面行业现状_挂面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中小品牌还有机会吗?

有,但必须避开正面战场。三条路径已被验证:

  1. 区域口味深挖:山东“鲁花”推出“胶东鲅鱼面”,用冷冻干燥技术锁鲜,复购率42%,牢牢占据胶东半岛;
  2. 跨界联名:河南“想念”与茶饮品牌“眷茶”合作“茉莉雪芽冷泡面”,单价19.9元,上线3天售罄;
  3. 渠道下沉:云南“云珍”通过乡镇夫妻老婆店做“拆包按两卖”,毛利率反而比整包高15%

写在最后

挂面行业看似传统,实则每三年一次“暗流涌动”。当消费者从“吃饱”转向“吃好”,品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——把面粉玩出花,才能不被面粉厂反杀。

中国挂面行业现状_挂面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