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玻璃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
新网编辑 10 0

行业基本面:产量、消费与进出口全景扫描

产量是否仍在高位?

2023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约8.9亿重量箱,同比下降3.8%,**连续第二年回落**,主因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滑。 ——

内需还能撑住吗?

建筑玻璃占需求七成,2023年表观消费量约8.1亿重量箱,**较峰值年份萎缩近一成**;但光伏玻璃异军突起,年增速超40%,部分对冲了建筑端下滑。 ——

进出口格局有何变化?

2023年出口量降至5800万重量箱,**回到2015年水平**,单价却升至每重量箱42美元,**高端化趋势明显**;进口则维持在200万重量箱以内,**几乎可以忽略**。

产业链拆解:从石英砂到深加工的利润分布

上游原料谁在赚钱?

- **石英砂**:安徽凤阳高纯砂到厂价已突破480元/吨,**毛利率仍高于30%**; - **纯碱**:2023年均价2600元/吨,**玻璃厂成本占比升至28%**,盈利弹性被压缩。 ——

原片环节还有多少产能可砍?

全国在产产线302条,**理论过剩率约12%**,河北沙河、湖北荆门两地集中了全国38%的产能,**环保限产成为常态**。 ——

深加工的突破口在哪里?

- **Low-E镀膜**:渗透率仅18%,**低于欧美50%水平**,建筑节能改造带来翻倍空间; - **超薄柔性**:0.1 mm以下电子玻璃仍依赖进口,**国产替代溢价高达3倍**。

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:碳中和下的生死竞速

碳排放指标如何重塑产能?

2025年前,**吨玻璃碳排放限额将从18 kg降至12 kg**,河北、山东已有12条产线因配额不足而冷修,**预计再淘汰产能5%**。 ——

技术路线谁主沉浮?

- **全氧燃烧**:燃料成本增加8%,但NOx排放下降70%,**龙头已批量改造**; - **一窑多线**:单线日熔量突破1200吨,**能耗降低15%**,信义、旗滨率先落地。 ——

光伏玻璃会过剩吗?

2024年规划产能折合日熔量11万吨,**远超全球组件需求**,但N型电池对2.0 mm薄玻璃需求激增,**结构性缺口仍在**。

区域竞争地图:五大集群的此消彼长

沙河:成本优势还能撑多久?

天然气到厂价3.2元/方,**高于西南0.8元/方**,叠加环保加码,**2023年亏损面达35%**。 ——

长三角:高附加值的天堂?

苏州、嘉兴聚集40余家深加工企业,**汽车玻璃、电子玻璃毛利率普遍高于35%**,但土地指标紧张,**扩产只能外迁**。 ——

华南:出口桥头堡地位稳固?

深圳盐田港2023年玻璃制品出口额突破18亿美元,**占全国的28%**,RCEP零关税红利持续释放。

企业分化:龙头与中小厂的生存法则

信义、旗滨凭什么逆势扩产?

- **资金**:两家在手现金合计超300亿元,**融资成本低于3%**; - **布局**:光伏+浮法双轮驱动,**光伏玻璃利润占比已过半**。 ——

中小厂如何活下去?

- **差异化**:专做1.6 mm超薄电子玻璃,**订单已排至2025年**; - **区域化**:绑定地方门窗厂,**500公里内运费节省15%**。

未来五年五大趋势预判

1. **产能置换**进入尾声,2027年在产产线或跌破280条; 2. **光伏玻璃**价格战不可避免,2.0 mm薄玻璃或跌至18元/㎡; 3. **建筑节能改造**带来Low-E玻璃年均15%增量; 4. **电子玻璃**国产替代率从20%升至50%,0.03 mm柔性玻璃量产; 5. **碳交易**上线后,**吨玻璃边际成本或增加80元**,倒逼技术升级。

投资者与从业者必读:如何抓住下一波红利?

上游资源如何布局?

锁定**安徽、广东高纯石英砂矿权**,2025年前资源税优惠仍可获取。 ——

技术合作找谁?

- **中建材蚌埠院**:0.1 mm超薄技术已转让5家; - **浙大材料学院**:全氧燃烧专利池对外授权,**入门费仅200万元**。 ——

下游渠道怎么建?

- **光伏组件厂**:绑定隆基、晶科,**长单锁价**; - **幕墙公司**:与江河、远大签订战略协议,**提前锁定项目**。
中国玻璃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