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怎么办_2013钢铁行业现状分析

新网编辑 5 0

2013年钢铁产能到底过剩到什么程度?

**粗钢产能利用率跌破72%** 中钢协数据显示,2013年全国粗钢产能约10.2亿吨,实际产量7.79亿吨,利用率仅76.4%,若扣除长期停产的僵尸产能,真实利用率已低于72%。 **库存周期拉长至45天** 重点钢厂钢材库存从年初的1200万吨一路攀升至8月的1450万吨,贸易商库存周期由正常20天延长至45天,资金链紧绷。 **吨钢利润一度跌至0.43元** 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.62%,部分企业每生产一吨钢的利润甚至买不到一瓶矿泉水。 ---

造成2013年钢铁寒冬的四大推手

1. **4万亿刺激后遗症** 2009年后新建产能集中释放,2013年仍有超过4000万吨新增高炉点火。 2. **需求端突然失速**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由2012年的13.2%骤降至2013年的11.6%,机械、汽车用钢增速同步放缓。 3. **铁矿石价格陷阱** 尽管矿价从年初的158美元/吨跌至年末的135美元,但钢厂前期长协矿库存平均成本高达145美元,吞噬利润。 4. **环保成本显性化** 史上最严大气治理“国十条”出台,吨钢环保投入增加80-120元,中小钢厂被迫减产。 ---

钢厂自救的三条生死路径

**路径一:高炉转电炉的短流程革命** 沙钢将两座500m³高炉改造为100吨电炉,吨钢能耗下降28%,虽然改造成本高达2.3亿元,但每年节省焦炭成本1.8亿元,18个月收回投资。 **路径二:从卖钢材到卖服务** 宝钢推出“剪切配送中心”模式,按终端需求定制尺寸,加工费比钢材溢价高12%,2013年加工业务贡献利润占比首次突破30%。 **路径三:出口突围的东南亚攻略** 河北钢铁集团在泰国建设年产50万吨的镀锌板项目,利用东盟零关税政策,2013年出口东南亚钢材增长67%,有效对冲了国内价格下跌。 ---

政策组合拳如何改变行业格局?

**工信部“白名单”制度** 2013年9月公布的45家合规钢厂名单,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,未上榜企业被切断新增贷款,行业集中度CR10从42%提升至48%。 **差别电价杀手锏** 对吨钢能耗超过615千克标煤的产能执行0.3元/度惩罚性电价,仅此一项就迫使山东地区12家小钢厂主动停产。 **环保税试点倒计时** 虽然2013年尚未开征,但《环境保护税法》征求意见稿已明确将SO2、NOx纳入征税范围,钢厂提前投入脱硫脱硝设备,吨钢环保成本预增至150元。 ---

贸易商如何穿越2013年的钢价寒冬?

**库存周转率生死线** 年销量10万吨以下的贸易商,若库存周转率低于8次/年,资金成本将吞噬全部毛利。杭州某经销商通过“以销定采”模式,将周转率提升至12次,存活下来。 **期货套保的精准狙击**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,2013年参与螺纹钢期货套保的贸易商,亏损面比未参与企业低23个百分点。某福建贸易商在RB1310合约3800元/吨时建立空头头寸,现货跌价损失被期货盈利完全对冲。 **从搬砖头到做终端** 广东某钢贸商转型建筑脚手架租赁,用钢材库存作为租赁资产,租金收益比直接销售高18%,且回款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。 ---

2013年钢铁股的逆向投资机会

**吨钢市值跌破重置成本** 鞍钢股份吨钢市值最低仅1600元,远低于行业吨钢重置成本3500元,具备并购价值。 **矿石自给率高的标的抗跌** 酒钢宏兴自有铁矿比例达65%,2013年股价跌幅仅14%,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2%的跌幅。 **特钢企业的穿越周期能力** 大冶特钢轴承钢毛利率稳定在18%,而同期普钢企业普遍亏损,显示产品差异化带来的定价权。 ---

2013年钢铁寒冬留下的三大遗产

**遗产一:产能置换交易萌芽** 唐山地区首次出现450m³高炉产能指标交易,单价从80万元/万吨炒到120万元/万吨,为后续市场化去产能埋下伏笔。 **遗产二:供应链金融雏形** 钢银电商推出“帮你采”服务,银行根据平台交易数据放贷,坏账率控制在1.2%,远低于传统钢贸贷款8%的不良率。 **遗产三:环保技术红利** 烧结机脱硫技术从2013年的不足30%覆盖率,到2015年提升至90%,催生百亿级环保设备市场,龙净环保等企业三年股价翻三倍。
2013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怎么办_2013钢铁行业现状分析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