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水务行业整体景气度如何?
2016年,中国水务行业整体景气度处于“温和扩张”阶段。一方面,中央环保督察全面启动,倒逼地方政府加大污水治理投入;另一方面,PPP模式在市政环保领域全面铺开,带动社会资本加速涌入。当年全国水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突破4800亿元,同比增长,增速较2015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。

政策驱动:史上最严“水十条”落地效果
2015年4月发布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简称“水十条”)在2016年进入考核元年。政策带来的三大变化:
- 排放标准升级:敏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执行一级A,部分地区试点准Ⅳ类;
- 监管手段加码:环保部首次对地级市开展水环境专项督查,按季度公布“水十条”进展;
- 资金渠道拓宽:中央财政设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,2016年安排预算130亿元,同比翻番。
这些措施直接刺激了新建污水厂、提标改造、黑臭水体治理三大细分需求,带动工程订单在2016Q2-Q4集中释放。
市场格局:国企、民企、外企谁主沉浮?
国企:资本与资源的双重优势
北控水务、首创股份、上海城投等央企和地方国资平台,凭借低成本融资与政府背书,在PPP项目库中占据超60%份额。以首创股份为例,2016年新增PPP项目规模达270万吨/日,同比增长。
民企:技术+运营效率突围
碧水源、博天环境等民营龙头通过膜技术与轻资产运营切入,2016年碧水源新增MBR项目规模首次超过传统活性污泥法。民企拿单策略更灵活,常以小股操盘方式联合国企竞标,降低资本金压力。
外企:从投资转向技术输出
威立雅、苏伊士等外资巨头在华新增投资放缓,转而以技术授权和委托运营获取收益。威立雅2016年在中国签署的技术服务合同金额同比增长,占其中国区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过。

盈利模式:水价改革为何迟迟不到位?
2016年,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居民水价约2.1元/吨,仅覆盖供水成本的。核心阻力在于:
- 听证会机制:调价需过民意关,多数城市选择“小步慢跑”;
- 交叉补贴:工业用水仍承担对居民用水的隐性补贴,导致价格信号扭曲;
- 资产权属模糊:部分老旧水厂产权不清,社会资本担心调价收益无法兑现。
因此,企业盈利更多依赖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,而非终端水价。
技术路线:MBR与地埋式污水厂谁更代表未来?
2016年,全国投运的MBR(膜生物反应器)项目累计规模突破万吨/日,占城镇污水总处理能力的。其优势在于:
- 出水水质稳定:可直接达到地表Ⅳ类,满足回用要求;
- 占地节省:仅为传统工艺的一半,适合用地紧张的城市。
但MBR的痛点同样明显:吨水投资高(约3000-3500元/吨),膜更换成本占运营费用的。因此,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更偏好MBR,二三线城市仍以A²/O+深度处理为主。
与此同时,地埋式污水厂因“邻避效应”缓解而受到关注。广州京溪污水厂、深圳布吉污水厂的成功案例,让“地下处理+地上公园”模式在2016年复制到成都、武汉等地。

资本动向:PPP项目库里的水务蛋糕有多大?
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全国入库水务项目投资额达1.2万亿元,其中:
- 污水处理:占比,单体项目平均规模8.5万吨/日;
- 水环境综合整治:黑臭水体打包项目激增,单个合同额动辄数十亿;
- 村镇供水: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项目数量同比增长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6年水务PPP项目落地率仅,远低于交通、市政道路领域。瓶颈在于:
- 绩效考核机制:水质达标与政府付费挂钩,企业担心考核过于严苛;
- 融资期限错配:PPP项目周期20-30年,但银行授信仍以短期为主。
区域差异:哪些省市的水务市场最活跃?
2016年水务投资热度呈现“南高北低、东强西弱”格局:
- 广东:深圳、东莞提标改造需求集中,全年释放项目规模超300万吨/日;
- 江苏:太湖流域执行最严氮磷排放标准,苏锡常地区MBR渗透率领先全国;
- 山东: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,沿线地市新建配套水厂投资加速;
- 四川:成都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带动水环境PPP项目落地,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达。
相比之下,东北、西北地区受制于财政压力,项目多以委托运营为主,新建工程较少。
风险预警:2016年行业爆发的三大灰犀牛
1. 低价竞争:部分企业为抢占PPP项目,报出低于成本的污水处理单价,埋下运营期亏损隐患;
2. 地方政府支付延迟:2016年下半年,中西部多个地级市出现污水处理服务费拖欠,最长逾期达8个月;
3. 技术路线押错:某上市环保企业因重仓全地埋式MBR,遭遇地方财政收紧,导致项目现金流断裂。
未来展望:2017年水务行业的三大确定性机会
尽管存在风险,2016年的铺垫已为2017年指明方向:
- 黑臭水体治理:住建部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,对应投资缺口超2000亿元;
- 农村污水:环保部启动“百县示范”,分散式处理设备需求有望爆发;
- 智慧水务:NB-IoT技术在智能水表领域商用,推动漏损率控制从粗放走向精准。
对于从业者而言,2016年既是政策红利兑现年,也是行业洗牌加速年。谁能解决融资期限错配与技术经济性两大痛点,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