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家电行业前景如何?一句话:存量换新与高端升级双轮驱动,全年零售额有望突破万亿,但竞争焦点已从“价格战”转向“价值战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宏观环境:政策与消费情绪的双重托底
家电行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,它像温度计一样反映着宏观经济的冷暖。
- 以旧换新补贴再升级:中央财政首次将补贴范围从“大家电”扩大到扫地机、洗碗机等新兴品类,单台最高补贴800元,直接撬动约1200亿元新增需求。
- 地产松绑带来滞后红利:虽然新房成交仍在低位徘徊,但二手房翻新需求同比增长18%,带动嵌入式厨电、中央空调等前置品类率先回暖。
- 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:央行二季度储户问卷显示,愿意“增加消费”的比例环比提升4.3个百分点,高端家电的购买意愿首次超过旅游。
二、需求侧拆解:谁在买?买什么?为什么买?
1. 人群画像:银发族与Z世代成两极引擎
过去家电消费主力是25-45岁的“新中产”,如今两端人群正在改写规则。
- 银发族(60-70岁):追求“不弯腰”的适老化设计,2024年1-5月电动晾衣架、智能马桶盖销量同比分别增长67%与54%。
- Z世代(18-25岁):为“颜值+社交货币”买单,复古冰箱、透明烤箱在抖音电商GMV增速超200%。
2. 品类热度:三大黑马跑出加速度
传统“冰洗空”增速放缓至3%以内,而以下品类正以两位数狂奔:
- 洗地机:均价下探至2000元以下,渗透率从5%跃升至12%,技术迭代从“吸拖一体”升级到“热水洗滚刷”。
- 嵌入式净饮机:解决“中国式厨房台面焦虑”,在精装修楼盘配套率已达28%。
- 宠物空调:精准控温到0.1℃,小红书相关笔记半年增长300%,背后是“它经济”的千亿级市场。
三、供给侧变局:渠道重构与品牌洗牌
1. 渠道:线下体验店“复活”背后的逻辑
当线上获客成本上涨至300元/人,线下重新成为“高客单价+高体验需求”场景。
- 场景化门店:海尔三翼鸟将厨房、阳台、客厅打通为“家庭样板间”,客单价提升2.8倍。
- 即时零售:美团闪购联合美的推出“空调2小时极速装”,618当天销售额破亿元。
2. 品牌:TOP3集中度为何反而下降?
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,是“细分专家”的崛起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品类 | 2021年CR3 | 2024年CR3 | 新晋品牌 |
---|---|---|---|
扫地机 | 72% | 58% | 追觅、云鲸 |
空气炸锅 | 65% | 41% | 山本、悠伴 |
这些“小巨人”用**单品爆破+内容种草**撕开缺口,传统巨头被迫成立“年轻化子品牌”应战。
四、技术暗战:AI大模型如何重新定义家电?
家电不再只是“硬件”,而是“数据入口”。
- 语音交互渗透率:从2022年的31%提升至2024年的59%,但用户痛点从“听不清”变成“听不懂”,因此**自研垂直大模型**成为分水岭。
- 能源管理:格力“光储空”系统实现空调直连光伏,家庭用电成本降低40%,在海南试点项目已回本。
- 健康监测:TCL冰箱通过气味传感器识别食材腐败,提前3天预警,减少食物浪费。
五、出海新叙事:从“成本优势”到“技术溢价”
中国家电出口额占全球份额已达34%,但2024年的故事主角是“高附加值”。
- 东南亚建厂≠低端转移:美的泰国工厂生产COLMO高端空调,返销中国售价提升50%,规避关税同时提升品牌形象。
- 欧洲碳关税倒逼升级:海信激光电视因能耗仅为同尺寸LCD的1/3,在德国溢价达2000欧元。
- 本土化研发:海尔印度团队推出“不弯腰冰箱”,针对当地女性身高设计,上市3个月登顶亚马逊畅销榜。
六、风险预警:三大灰犀牛潜伏
繁荣之下,仍需警惕:
- 面板价格波动:电视面板价格Q2环比上涨15%,可能侵蚀整机利润3-5个百分点。
- 隐私合规:欧盟《数据法案》要求家电厂商开放用户数据接口,中小品牌面临百万欧元级合规成本。
- 库存堰塞湖:空调行业渠道库存已升至8.5周,若三季度凉夏可能触发价格战。
家电行业的2024年,像极了马拉松的“撞墙期”——**拼的不再是爆发力,而是配速策略**。谁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复利,谁就能把短期的补贴变成长期的护城河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