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行业整体规模真的在萎缩吗?
答案:全球广告支出仍在增长,但增速放缓,结构性分化明显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根据群邑最新报告,2024年全球广告支出预计达1.1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5.8%,低于2023年的7.2%。看似放缓,实则预算正从传统渠道向数字与零售媒体加速迁移。
预算分配为何出现“哑铃型”结构?
头部平台虹吸效应
- Google、Meta、TikTok、Amazon四家合计拿走全球新增预算的62%
- 中小平台只能争夺剩余38%,导致长尾流量价格持续走低
品牌与效果预算比例变化
品牌主将70%预算锁定在可验证ROI的效果广告,仅留30%做品牌心智;新锐DTC品牌甚至把比例拉到90/10。
零售媒体为何成为增长黑马?
沃尔玛、家乐福、屈臣氏等零售商开放广告位后,“站内搜索+线下货架屏+会员短信”三位一体,让广告主能直接追踪到购买闭环。
- 沃尔玛Connect 2024年广告收入预计突破35亿美元
- 京东零售云广告增速达47%,高于平台整体GMV增速
- 线下货架屏CPM仅8-12元,远低于电梯媒体的28-35元
AI投放工具是噱头还是真提效?
实测三家主流AI投放平台后发现:
工具 | 素材生成速度 | CTR提升 | 人工干预度 |
---|---|---|---|
Google Performance Max | 10分钟/100套 | +18% | 低 |
阿里万相台无界版 | 5分钟/80套 | +22% | 中 |
字节跳动即创 | 3分钟/120套 | +25% | 高 |
结论:AI确实能把测试周期从两周压缩到两天,但素材合规仍需人工二次审核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中小品牌如何“以小搏大”?
三步预算拆解法
1. 70%锁定高转化场景:抖音直播间千川投放+小红书搜索SEM
2. 20%做人群破圈:微信视频号合约广告+知乎信息流
3. 10%预留测试池:B站UP主定制+快手磁力金牛
冷启动阶段避坑指南
- 避免一上来投CPM合约,先用oCPM跑模型
- 素材日更5-8条,3天无转化直接淘汰
- 盯紧首日ROI>1.2的计划,放量不超过预算的30%
2025年值得提前布局的三大洼地
1. 线下数字屏程序化购买
地铁、便利店、健身房屏幕已接入DSP,可像买信息流一样按人群包采买,溢价率目前仅15-20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. 语音广告
智能音箱日活突破1.5亿,喜马拉雅贴片广告CPM仅6-9元,适合金融、教育类高客单产品。
3. 私域联盟
微信小程序之间可互投广告,瑞幸给喜茶导流的案例证明:非竞品品牌互推的CPC比广点通低40%。
预算分配策略的终极拷问:如何证明“浪费的一半”有价值?
用MMM(Marketing Mix Modeling)重新归因:
某快消品牌把原本砍掉的品牌展示预算加回15%,通过模型发现:虽然直接转化下降3%,但搜索词量上升12%,线下渠道销量提升8%。
结论:品牌广告的价值需要更长周期、更宽维度去衡量,而非7日ROI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