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,中国铝行业在“高产量、低价格、高库存”的三重夹击下步履维艰。面对产能过剩与铝价持续下跌的双重压力,企业、政府、投资者都在追问:中国铝行业产能过剩怎么办?2013年铝价走势如何?本文用数据与案例拆解当年困局,并给出可落地的应对思路。

2013年铝行业宏观画像:产量、库存、价格三箭齐发
- 产量:突破2400万吨,全球占比过半
- 库存:社会库存高达120万吨,创五年新高
- 价格:沪铝主力合约全年跌幅近10%,最低击穿14000元/吨
为何产量越控越高?原因在于地方GDP冲动与电价补贴双重刺激。西部省份以“低电价”为诱饵,吸引电解铝项目西迁,导致产能“东减西增”,总量不降反升。
产能过剩怎么办?四条路径拆解
1. 行政手段:淘汰落后与环保红线
工信部2013年发布《铝行业规范条件》,首次把160kA以下预焙槽列为淘汰类,全年计划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。实际执行效果如何?
答:截至2013年底,公告淘汰产能仅80万吨,完成率66%,部分企业通过“产能置换”规避关停。
2. 市场手段:产能置换指标交易
山东、河南试点“产能指标有偿转让”,1万吨电解铝指标价格从300万元炒到500万元。高成本倒逼小型铝厂退出,但西部新建项目凭借低电价抵消指标成本,整体产能并未实质收缩。
3. 技术升级:向高端铝材要利润
南山铝业、明泰铝业把资金投向航空铝板、汽车车身板等高附加值产品,毛利率比传统铝锭高15个百分点。转型难点在于认证周期长,2013年国内仅3家企业拿到波音供应链准入。
4. 产业链延伸:铝液直供+深加工集群
新疆东方希望、内蒙古希望铝业采用“铝液直供”模式,将电解铝液直接输送给下游铝棒、铝型材企业,节省重熔成本每吨600元,同时锁定下游订单,缓解销售压力。

2013年铝价走势复盘:三波下跌与两次反弹
第一波下跌:春节累库+QE退出预期
2月沪铝从15200元/吨跌至14800元,美联储释放缩减QE信号,美元走强压制大宗商品。
第二波下跌:4月国五条打压地产
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由正转负,建筑型材订单锐减,铝价再探14500元支撑。
第三波下跌:8月信贷收紧+库存新高
银行对电解铝行业限贷,贸易商抛售库存,铝价最低跌至13950元/吨。
两次反弹:收储传闻与成本支撑
6月市场传闻国储局将收储30万吨,铝价单日暴涨3%;11月西北电价上调0.03元/度,成本支撑推动铝价回到14500元上方。
企业自救样本:魏桥、中铝、宏桥的三套打法
魏桥模式:自备电厂+港口物流降本
魏桥创业集团自备电厂电价低至0.25元/度,比行业平均低0.15元,吨铝成本优势2100元;同时在滨州港布局氧化铝码头,物流成本再降80元/吨。

中铝模式:剥离亏损资产+进军资源
中国铝业出售贵州、山西等地高成本电解铝产能,回笼资金收购几内亚铝土矿项目,向上游资源要利润,2013年铝土矿自给率从35%提升至55%。
宏桥模式:海外建厂+铝电联营
宏桥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合资建设100万吨氧化铝项目,利用当地低品位铝土矿+自备燃煤电厂,氧化铝成本比国内低20美元/吨,反向锁定电解铝成本。
投资者如何对冲铝价下跌风险?
- 期货套保:铝型材厂在沪铝14000元/吨以下买入看跌期权,锁定销售利润
- 跨品种套利:做多氧化铝、做空电解铝,赚取加工费收窄收益
- 股票选股:关注具备自备电、高端铝材、资源自给三重属性的标的
2014年展望:政策与需求谁先破局?
2014年工信部将出台《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方案》,可能实行“阶梯电价+差别信贷”组合拳;需求端看,国家电网投资提速、新能源汽车放量能否对冲地产下滑?铝价能否摆脱14000元底部区间?答案或许藏在2014年的春天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