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炼油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?
根据IEA《Oil Market Report》最新数据,2023年全球炼油产能约1.03亿桶/日,中国以1,850万桶/日稳居第一,占全球18%。亚太地区贡献了全球新增产能的65%,其中印度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的新建炼厂将在2024—2026年集中投产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如何?
1. 产能东移与“减油增化”并行
欧美老旧炼厂因碳排成本上升持续关停,2025年前北美将退出约80万桶/日产能;与此同时,中东与亚洲将新增260万桶/日,且70%以上配置乙烯裂解、芳烃联合装置,实现“炼油+化工”一体化。
2. 成品油需求见顶,化工原料需求攀升
- 汽油需求2024年达峰,电动车渗透率每提升1%,全球汽油需求减少12万桶/日。
- 航空煤油与化工轻油仍是增量赛道,2023—2028年CAGR分别达3.8%、4.2%。
三、炼油毛利还能维持多久?
自问:为何2022年新加坡裂解价差一度飙升至30美元/桶?
自答:俄乌冲突导致欧洲抢购中间馏分,短期扭曲了全球贸易流。
展望2025年,新增产能释放+需求放缓将压窄裂解价差至5—7美元/桶的常态区间,炼厂需通过提高柴汽比、深加工高硫渣油来保住利润。
四、碳中和政策如何重塑行业?
1. 碳排放成本内部化
欧盟ETS碳价已突破90欧元/吨,每吨原油加工成本增加2.3美元;中国全国碳市场二期将纳入炼油板块,预计2026年碳价升至150元/吨。
2. 绿氢与CCUS商业化节点
- 绿氢成本2027年有望降至2美元/kg,届时炼厂加氢装置原料替代率可达15%。
- 中石化齐鲁石化百万吨级CCUS项目2025年投运,每年可减排CO₂ 100万吨。
五、中国民营炼厂如何突围?
自问:恒力、浙石化已占中国产能20%,下一步靠什么?
自答:“化工品收率>60%+出口配额倾斜”是核心抓手。
- 产品结构:将PX、苯、烯烃收率提高至65%,对冲成品油价格波动。
- 贸易通道:RCEP零关税政策下,2024年起对东盟出口化工品可节省关税2—5个百分点。
- 数字化:采用Aspen PIMS实时优化,能耗降低1.2%,年增利超2亿元。
六、投资热点与风险预警
热点
- 中东炼化一体化项目EPC总包,2024—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80亿美元。
- 废塑料化学回收装置,单套30万吨/年投资约6亿美元,IRR可达12%。
风险
- IMO 2027可能将航运碳排标准从EEXI升级至CII Phase Ⅲ,低硫船燃需求再降10%。
- 美联储高利率周期延长,导致新建炼厂融资成本上升150—200个基点。
七、炼油行业供应链重构的三条主线
原油采购:从“中东主导”到“美洲+西非”多元;2025年美国轻质原油出口量将突破600万桶/日,亚洲炼厂可灵活切换Mars、Bakken等油种。
物流节点:马来西亚边佳兰、阿联酋富查伊拉成为新中转港,VLCC运费较中东—中国航线低0.8美元/桶。
设备国产化:离心压缩机、加氢反应器国产化率已超85%,单套千万吨级炼厂设备成本下降12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八、未来五年关键数据速览
指标 | 2023 | 2028E |
---|---|---|
全球炼油产能(万桶/日) | 10,300 | 10,750 |
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(万吨) | 3,399 | 2,500 |
全球化工原料占比 | 14% | 19% |
炼厂平均碳排(吨CO₂/吨原油) | 0.42 | 0.35 |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