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化纤行业整体表现如何?
2016年,中国化纤产量突破4800万吨,同比增长3.8%,增速创近五年新低。需求端疲软、原料价格波动、环保督查升级成为全年关键词。聚酯、粘胶、锦纶三大子行业分化明显,其中聚酯链因PTA产能过剩导致盈利压缩,而粘胶短纤在供给收缩与需求回暖的双重作用下利润回升。

化纤价格为何在2016年出现断崖式下跌?
答案:原油价格暴跌、PTA产能过剩、下游织造订单萎缩三重因素叠加。
原油价格腰斩:成本支撑崩塌
201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45美元/桶,较2014年高点下跌60%。石脑油-PTA-聚酯产业链成本传导失灵,PTA加工差一度跌破300元/吨,聚酯切片价格从年初的6800元/吨跌至年末的5800元/吨。
PTA产能集中释放:供给端恶性竞争
2016年国内PTA新增产能320万吨,总产能突破4600万吨,而全年表观消费量仅3300万吨。行业开工率长期低于65%,龙头企业为保市场份额持续压价,导致PTA现货价格一度跌破4000元/吨现金成本线。
织造环节订单断层:需求端传导受阻
受欧美圣诞订单提前透支、东南亚纺织业分流影响,2016年江浙织机开工率从春节后的78%降至11月的52%。坯布库存天数最高达45天,倒逼化纤厂降价促销。
---环保风暴如何重塑行业格局?
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浙江、江苏等化纤主产区,超过200万吨粘胶短纤产能因环保不达标被限产。这一政策意外推动粘胶价格从8月的13500元/吨飙升至12月的17500元/吨,而污染较重的再生聚酯行业则遭遇毁灭性打击,全国再生瓶片产能关停30%。

企业如何穿越周期?三种生存策略解析
策略一:产业链一体化对冲风险
恒逸石化通过布局文莱炼化项目,实现"原油-PX-PTA-聚酯"全链条贯通,2016年其聚酯业务毛利率仍保持在12%,高于行业平均的5%。
策略二:差异化产品溢价
桐昆集团将研发重心转向超细纤维、阻燃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,其差别化纤维售价较常规产品高800-1200元/吨,有效抵消了原料波动影响。
策略三:期货套保锁定利润
2016年PTA期货成交量同比激增210%,荣盛石化通过卖出套保操作,在PTA现货亏损200元/吨的情况下,期货端盈利达350元/吨。
---2016年数据背后的隐藏信号
- 进口依存度:PX进口依存度达57%,较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,暴露产业链上游短板
- 产能利用率:氨纶行业开工率全年维持85%以上,成为唯一景气的化纤子行业
- 库存周期:聚酯长丝库存从年初的15天降至年末的7天,显示供给侧收缩初见成效
未来三年哪些变量值得关注?
1. 原油再平衡进程:若油价回升至60美元以上,将重新激活北美页岩油供应,对化纤成本形成新压制
2. 东南亚替代效应:越南纺织出口增速连续三年超20%,可能持续分流中国化纤需求

3. 再生纤维技术突破:日本东丽开发的化学法再生聚酯已获H&M等品牌认证,或颠覆传统原生纤维市场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