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火电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
新网编辑 14 0

中国火电行业现状到底如何?

截至2023年底,全国火电装机约13.6亿千瓦,占电力总装机的47.9%,仍是第一大电源。但“煤电三高一低”——高煤价、高排放、高负债、低利用小时——成为行业痛点。2023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仅4364小时,创十年新低,折射出新能源挤压与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。

中国火电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火电企业为何仍持续亏损?

亏损主因并非发电量不足,而是燃料成本占度电成本70%以上。2022年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高达1270元/吨,虽2023年回落至965元/吨,仍远高于570元/吨的长协基准。此外,容量电价机制尚未完全落地,煤电调峰价值未充分兑现。


未来五年装机结构会怎样演变?

“十四五”新增煤电装机预计控制在200吉瓦以内,重点转向“三改联动”: - 节能降碳改造:供电煤耗降至300克/千瓦时以下 - 灵活性改造:最小技术出力降至20%额定容量 - 供热改造:新增热电联产机组优先布局北方城镇


碳市场如何重塑火电盈利模式?

2023年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启动,控排企业从2200家扩至3300家。火电企业需购买配额成本约30~50元/吨,倒逼落后机组退出。具备CCUS(碳捕集)技术的电厂可获得额外收益,目前华能长春热电厂10万吨级项目已投运,捕集成本降至280元/吨。


区域分化:哪些省份火电仍有空间?

西部风光大基地配套煤电成为新增长点: - 甘肃:陇东至山东特高压配套400万千瓦煤电2025年前投产 - 新疆:准东基地采用“煤电+新能源”打捆外送,利用小时可达5500小时 - 广东:受西电东送波动影响,建设600万千瓦气电作为调节电源


技术突破能否拯救煤电?

三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: 1. 700℃超超临界:江苏宿迁示范项目供电效率突破50%,但镍基合金成本过高 2. 生物质掺烧:国能寿光电厂实现30%生物质掺烧,度电碳排放下降25% 3. 氨煤混燃:皖能铜陵电厂2024年将开展35%氨混燃试验,预计2030年推广

中国火电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投资火电还值得吗?

需区分存量与增量: - 存量机组:若位于负荷中心且完成灵活性改造,可获容量电价+辅助服务双重收益,IRR可达8%~10% - 新建机组:仅推荐配套特高压外送或工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,需锁定20年以上供汽合同


用户侧如何应对火电价格波动?

高耗能企业可采用“煤电+绿电+储能”组合策略: - 与电厂签订5年以上长协锁定70%基础负荷 - 剩余电量通过绿电交易降低碳成本 - 配置2小时储能规避现货价格尖峰

中国火电行业现状_未来五年发展趋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