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光伏行业现状怎么样?
2024年,全球光伏装机总量已突破1.5TW,中国、欧洲、美国三大市场贡献超过七成增量。产业链价格继续下探,**硅料、硅片、组件均价较2023年再降15%—25%**,但“量增价减”导致企业盈利分化。头部厂商依靠一体化布局维持毛利,而二三线企业则面临现金流压力。

1. 供需失衡:产能扩张与库存高企
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已超800GW,而实际需求仅约500GW,**过剩比例高达37%**。库存周期从45天拉长至90天,部分厂商被迫减产或降价清库。
2. 技术迭代:TOPCon、HJT、钙钛矿三线并行
- TOPCon:量产效率25.2%,成本逼近PERC,成为2024年主流。
- HJT:效率26%以上,但银耗高、设备折旧快,仍需降本。
- 钙钛矿:实验室效率突破26.1%,稳定性>1000h,GW级产线2025年有望落地。
3. 贸易壁垒:美国UFLPA、欧盟碳关税双重夹击
美国海关暂扣中国组件货值超20亿美元,**东南亚产能溯源成为通关关键**;欧盟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,碳足迹追溯倒逼企业使用绿电。
二、2024年光伏发展前景如何?
1. 全球装机还能涨多少?
IEA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420GW,同比增长25%。**中国、印度、巴西、沙特**将贡献主要增量,分布式占比首次超过集中式。
2. 价格战何时见底?
硅料现金成本约45元/kg,当前市价已跌破50元/kg,**继续下探空间有限**。组件价格或于Q3触底,1.0元/W将成为行业心理防线。
3. 哪些环节还能赚钱?
- 逆变器:毛利率维持25%—30%,储能逆变器增速>50%。
- 跟踪支架:地面电站渗透率提升至45%,龙头市占率超60%。
- 电站运营:IRR仍可达7%—9%,绿电溢价+碳收益增厚利润。
三、自问自答:企业如何穿越周期?
Q1:中小企业还有生存空间吗?
答:聚焦**细分场景**(如BIPV、农光互补),或绑定**区域EPC渠道**,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。

Q2:技术路线怎么选?
答:资金充裕可押注HJT+钙钛矿叠层;资源有限则**先升级TOPCon**,确保现金流安全。
Q3:海外市场怎么打?
答:三步走:
1. **东南亚建厂**规避关税;
2. **本地化合资**获取配额;
3. **绿电溯源**满足碳关税。
四、2024年必须关注的三大变量
1. 储能配套率
中国强制配储比例提升至15%—20%,**光储一体化项目IRR提高1.5个百分点**,带动储能电池需求翻倍。
2. 电力现货市场
山东、山西等试点省份午间电价跌至0.1元/kWh,**分布式光伏需加装储能或参与调峰**才能盈利。
3. 碳市场扩容
建材、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后,**绿电溢价有望从0.03元/kWh升至0.08元/kWh**,直接增厚电站收益。

五、给从业者的三点建议
1. 现金流优先:减少长单硅料锁价,改用现货+期货对冲。
2. 技术卡位:提前布局0BB、银包铜、钙钛矿叠层专利。
3. 渠道下沉:三四线城市整县推进仍有30GW空间,绑定地方国企是关键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