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,全国楼市进入“史上最严调控”第三年,购房者最焦虑的两大疑问莫过于:“2018年房价会跌吗?”以及“现在是不是买房最佳时机?”。本文用数据、政策、城市分化三条主线拆解真相,帮你把复杂行情拆成可落地的判断。

2018年房价会跌吗?先看三大硬指标
1. 全国均价真的降了吗?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1—11月,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连续11个月收窄,但同比仍上涨5.4%。换句话说,“涨幅回落”≠“绝对下跌”,全国层面只是涨得慢了。
2. 哪些城市在真跌?
以燕郊、廊坊、厦门、合肥为代表的前期暴涨城市,2018年二手挂牌价普遍回调15%—25%。原因在于:
- 限购升级:燕郊社保从3年变5年,需求瞬间腰斩;
- 信贷收紧:首套房利率上浮20%—30%,杠杆断裂;
- 投资客撤离:租售比跌破1:500,持有成本过高。
3. 哪些城市还在微涨?
成都、西安、重庆等强二线城市,2018年新房成交量同比上涨20%以上。核心逻辑是:人才落户+低基数补涨。例如西安一年落户80万人,直接转化为购房指标。
买房最佳时机:用“政策底+市场底”双底模型判断
政策底:2018年四季度已现
10月31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删除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”表述,改为“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。随后:
- 广州、武汉、厦门悄悄下调房贷利率上浮幅度;
- 菏泽取消限售,打响2018年地方松绑第一枪。
政策底信号明确:调控最紧阶段已过。

市场底:二手笋盘开始批量出现
市场底通常滞后政策底3—6个月。观察三个微观指标:
- 链家网“降价房源”占比超过30%;
- 同一小区成交价低于评估价10%以上的房源连续出现3套;
- 中介门店带看量回升但成交周期仍超60天。
当以上三点同时满足,即可判定“市场底”已至。
不同购房场景下的2018年策略
刚需首套:盯紧“年底促销+房贷利率松动”
2018年12月,万科、碧桂园等龙头房企为冲业绩,推出“特价房直减30万”“一成首付分期”。同时,北京、深圳部分银行首套房利率从上浮15%回调至10%。
操作建议:用“新房特价+利率回调”双重窗口期锁定房源,不必等待绝对底部。
改善换房:先卖后买,利用时间差
改善族最大痛点是“卖一买一”衔接。2018年四季度,二手议价空间加大,可:

- 先以市场价95折快速出货;
- 同步谈判新房,争取3—6个月长周期合同;
- 若旧房未售出,可启用“首付分期”过渡。
投资客:放弃普涨,转向“租售并举”
2018年,“租金抵月供”成为新逻辑。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:
一套89㎡三房总价280万,月租5500元,房贷利率5.39%,等额本息月供约11500元。若首付3成84万,实际现金投入月供仅6000元,租金覆盖率达92%。
选筹标准:地铁口+产业园区+小户型,租售比≥1:450。
2018年买房避坑指南
1. 远郊文旅盘慎入
惠州大亚湾、昆明呈贡等远郊区域,2018年库存去化周期超30个月,开发商以“返租”“托管”为噱头包装,实际年回报率不足2%。
2. 商住公寓回避
北京、上海2018年全面限制“商改住”,二手商住公寓成交价普遍腰斩,且无法落户、学位、高税费。
3. 小产权房无保障
深圳沙井、东莞塘厦等地小产权房2018年炒作再起,价格涨至周边商品房50%,但无法贷款、拆迁赔偿未定,风险极高。
2019年楼市前瞻:2018年未买房的人怎么办?
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因城施策,分类指导”,意味着2019年调控将从一刀切转向精细化。对于未上车人群:
- 一线及强二线:政策松绑概率低,可等待“限价盘”摇号;
- 弱二线及三四线:棚改货币化退潮,房价缺乏支撑,建议观望至2019年三季度;
- 大湾区、长三角:关注人才政策细则,落户即买房仍是捷径。
最后提醒一句:2018年的楼市教会我们,“房住不炒”不是口号,而是未来十年的底层规则。把房子当资产,更当生活容器,才能在波动中做出理性选择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