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外卖行业分析_外卖平台如何盈利

新网编辑 13 0

2016年被称为中国外卖市场的“分水岭”。这一年,美团、饿了么、百度外卖三大平台鏖战正酣,补贴大战、融资新闻、合并传闻此起彼伏。站在今天回望,**外卖平台到底靠什么赚钱?**答案并不只是“抽佣”那么简单。本文用一线数据拆解2016年的行业真相,并回答几个被反复追问的核心疑问。

2016外卖行业分析_外卖平台如何盈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2016年外卖市场到底有多大?

第三方机构Trustdata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,**全年外卖交易额突破1700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230%**。其中:

  • 午餐时段贡献46%订单量,晚餐占37%,夜宵异军突起,占比12%;
  • 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贡献了全国42%的GMV;
  • 校园市场占整体订单的28%,客单价仅19元,但频次高达每周5.2次。

这组数字说明,**高频低客单与低频高客单并存**,平台必须在规模与利润之间找到平衡。

---

外卖平台如何盈利?三大现金流拆解

1. 佣金:不是“一刀切”的18%

很多人以为平台对商家统一收取18%佣金,其实2016年执行的是**阶梯式费率**:

  • KA连锁品牌:12%~15%,换取流量位与品牌馆露出;
  • 腰部商家:16%~19%,需配合满减活动;
  • 长尾小店:20%甚至更高,但可获得新店加权。

**佣金只是显性收入**,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面的两笔钱。

---

2. 广告与竞价:隐藏的“印钞机”

2016年美团在部分城市上线“推广通”,饿了么推出“星选展位”。

2016外卖行业分析_外卖平台如何盈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按点击收费:0.3~1.2元/次,热门商圈可达2元;
  • 按千次曝光收费:8~15元,夜宵时段溢价30%;
  • 品牌专区包月:5万~20万元,连锁品牌争抢首页Banner。

**当年广告收入已占美团外卖总收入的14%**,成为利润弹性最大的板块。

---

3. 配送费与供应链金融:被低估的“第二战场”

平台对C端收取的配送费并非全部给骑手,2016年平均每单抽成:

  • 专送:用户支付4~6元,平台实际补贴1.5元,剩余3.5元覆盖骑手成本;
  • 众包:用户支付3元,平台补贴0.8元,骑手实得2.2元。

此外,**美团小贷、饿了么“网商贷”**向商家提供T+1回款,年化利率12%~18%,坏账率控制在2%以内,成为新的利润池。

---

补贴大战烧掉多少钱?

公开报道显示,2016年三大平台合计补贴超120亿元。具体玩法:

  • 首单立减:新客15~20元,获客成本高达35元/人;
  • 满减券:满30减15,平台与商家按7:3或8:2分摊;
  • 红包裂变:老客分享得5元,新客得10元,带来1:2.7的裂变比。

**补贴效率在2016年Q3出现拐点**:美团每补贴1元带来1.8元GMV,饿了么为1.5元,百度外卖跌至1.2元,资本开始重新审视ROI。

2016外卖行业分析_外卖平台如何盈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商家为什么愿意被“高抽成”?

看似被压榨的商家其实算过一笔账:

  • 线下堂食毛利55%,外卖毛利42%,但**外卖翻台率提升3倍**;
  • 2016年平台带来新客占比高达38%,远高于团购时代的12%;
  • 数据反哺:平台提供的热销菜品、差评关键词帮助商家每月迭代菜单,平均提升复购率7%。

因此,**抽成不是成本,而是获客与数据服务的综合费用**。

---

用户留存靠什么?

2016年外卖用户月留存率仅38%,平台用三招提升黏性:

  • 会员体系:饿了么“超级会员”30元/月,含6张5元无门槛券,实际成本由商家承担60%;
  • 准时达:超时10分钟赔5元券,美团Q4准时率提升到92%,投诉率下降27%;
  • 场景延伸:早餐、下午茶、夜宵频道上线,**人均下单频次从每月3.4次增至5.1次**。
---

2016年的终局:合并、站队与盈利曙光

2016年8月,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;2017年初,美团点评宣布外卖业务单月盈利。回看这一年,**盈利的关键不是停止补贴,而是把补贴从“拉新”转向“提频”**,同时让广告、金融、配送三条暗线浮出水面。

对于今天的从业者,2016年留下的最大启示是:**外卖的终局不是餐饮,而是即时配送网络**。谁能把30分钟履约能力复用到更多品类,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手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