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趋势_建筑企业如何转型

新网编辑 14 0

2016年建筑行业整体走势:增速放缓但结构升级

2016年,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9.36万亿元,同比增长7.1%,增速较2015年回落2.3个百分点。表面上看,数字并不亮眼,但**“减速提质”**成为关键词:

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趋势_建筑企业如何转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**投资结构变化**:基建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%,对冲了住宅新开工面积-3.4%的下滑。
  • **区域分化明显**:长三角、珠三角通过装配式建筑试点,产值增速仍保持在10%以上;东北三省则出现负增长。
  • **利润挤压**:原材料价格波动使行业平均利润率跌至3.5%,倒逼企业从“规模竞争”转向“效率竞争”。

政策风向: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地到工地?

“营改增”到底改了什么?

2016年5月1日建筑业全面推开营改增,**税率从3%营业税变为11%增值税**。很多项目经理最初担心税负上升,但实操中:

  1. 砂石、水泥等进项可抵扣,**综合税负实际下降0.8个百分点**;
  2. 倒逼企业规范分包、采购流程,**“挂靠”模式成本骤增**,小型包工头加速出局。

装配式建筑为何突然提速?

国务院提出“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%”。2016年,**上海、深圳、合肥**率先给出补贴:

  • 上海:预制装配率≥40%,每平方米补贴100元;
  • 深圳:采用装配式技术的项目,可提前预售。

当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.4亿㎡,同比翻一番。


建筑企业转型的三条路径

路径一:从施工总包到“投建营”一体化

传统施工企业利润薄如纸,**“PPP+运营”**成为突破口。以龙元建设为例:

  • 2016年拿下温州瓯江口市政PPP项目,施工利润率8%,运营期每年再拿2.5%可用性服务费;
  • 通过SPV公司表外融资,资产负债率反而下降4个百分点。

路径二:数字化工地——BIM不再是噱头

中建三局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试点BIM+无人机巡检:

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趋势_建筑企业如何转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钢筋绑扎错误率从5%降到0.8%;
  2. 塔吊碰撞事故为零,**工期缩短21天**。

当年投入200万元,直接节省返工费用600万元。

路径三:海外“轻资产”输出

国内竞争激烈,**东南亚EPC市场**成为新洼地。云南建投在老挝:

  • 采用“中国标准+当地劳务”,人工成本降低35%;
  • 通过出口信贷保险,把应收账款风险从100%降到15%。

中小企业如何活下去?

挂靠终结后,资质还能怎么借?

营改增后,**“联营项目”增值税链条断裂**,传统挂靠模式难以为继。江苏一家二级资质企业尝试:

  1. 与甲级设计院成立联合体,以设计牵头的EPC名义投标;
  2. 利润分成改为“设计费+施工管理费”,**合法合规且税负更低**。

材料涨价时,如何锁定成本?

2016年螺纹钢价格从1800元/吨涨到3200元/吨,**提前锁价**成为生死线:

  • 与钢厂签订“远期点价”合同,每吨让利80元换取3个月保价;
  • 在劳务分包合同中增加“主材价差超过5%可调整”条款,避免乙方停工。

未来三年值得押注的细分赛道

地下综合管廊:政策红利持续释放

财政部公布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,**包头、沈阳等15城**获得每年3亿元补贴。测算显示:

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趋势_建筑企业如何转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单公里管廊建安成本约0.8亿元,但可节省管线维修费用70%;
  • 采用PPP模式,社会资本IRR可达9%-12%,**高于市政道路项目3个百分点**。

绿色建筑:从三星认证到强制标准

2016年新版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将**空气PM2.5浓度、碳排放强度**纳入考核。深圳已要求:

  1. 新建民用建筑100%执行绿色建筑标准;
  2. 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,可申请40元/㎡财政补贴。

当年绿色建筑面积突破8亿㎡,**相关咨询、检测市场容量达200亿元**。


自问自答:2016年建筑业最被低估的风险是什么?

问:大家都说资金链断裂是最大风险,真的如此吗?

答:2016年房企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暴增150%,**真正爆雷的是“明股实债”的资管计划**。某TOP20房企通过券商通道融资,表面是股权,实际约定12%保底收益。当项目去化率低于60%时,触发回购条款,直接拖垮总包单位。所以,**总包企业接项目前必须穿透核查业主融资结构**,而非只看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率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