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中国快餐市场首次突破万亿规模,门店数量突破300万家,但关店率也高达30%。为什么一边是“万店狂奔”,一边是“批量倒闭”?未来五年,快餐品牌还能靠什么活下去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17年快餐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?
门店数量暴增,但坪效下滑
- 全年新增门店约45万家,**平均每分钟新增一家**。
-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租金上涨18%,**坪效却下降12%**。
- 三四线城市成为新战场,**门店增长率高达35%**,但客单价仅为一二线城市的65%。
外卖平台重塑消费场景
2017年外卖订单占快餐总销售额的**27%**,比2016年提升11个百分点。
- 午餐时段外卖占比**42%**,晚餐时段**31%**。
- 外卖平台抽佣普遍在**18%-22%**,挤压了原本就不高的毛利。
谁在赚钱?谁在亏钱?
赚钱的三大共性
- **SKU极致精简**:SKU控制在25个以内的品牌,毛利率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。
- **中央厨房+冷链**:自建中央厨房的品牌,食材成本降低12%-15%。
- **会员复购率≥35%**:通过小程序或APP沉淀会员的品牌,复购率比行业均值高20%。
亏钱的三大陷阱
- **盲目开大店**:单店面积超过150㎡的快餐品牌,关店率是小型门店的2.3倍。
- **过度依赖折扣**:连续三个月折扣力度超过7折的品牌,三个月后客流下降25%。
- **供应链失控**:没有稳定供应商的品牌,食材成本波动高达20%。
消费者变了,品牌跟上了吗?
90后成为主力,需求碎片化
2017年,90后贡献了快餐消费的**54%**,他们的典型特征是:
- **“一人食”场景占比38%**,推动小份菜、套餐化。
- **“夜宵”时段订单增长60%**,带动24小时营业门店增加。
- **“健康焦虑”**:标注“少油少盐”的菜品点击率提升45%。
价格敏感度两极分化
客单价15元以下的品牌增长最快,但**客单价35-50元**的精品快餐也逆势增长28%。
未来五年,快餐行业靠什么突围?
技术红利:从“人找货”到“货找人”
- **AI点餐**:2017年试点AI推荐的品牌,客单价提升8%-12%。
- **动态定价**:根据时段、天气调整价格,试点品牌午高峰排队时间缩短30%。
供应链革命:前置仓+共享厨房
2017年,**共享厨房**模式在北上广深落地,单店前期投入降低60%,**回本周期缩短至6个月**。
品类细分:从“大而全”到“专而精”
2017年崛起的细分品类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现炒小碗菜**:主打“现做现吃”,门店数一年增长300%。
- **粥+点心**:24小时营业,毛利率高达65%。
- **地域小吃全国化**:如湖南米粉、重庆小面,通过标准化快速复制。
2017年留下的三个关键思考题
问题1:外卖平台会越来越强势吗?
答案:平台抽佣短期内不会下降,但品牌可以通过**私域流量**(小程序、社群)降低依赖。2017年,某连锁品牌通过会员储值,外卖订单占比从60%降至35%,毛利率回升5个百分点。
问题2:三四线城市是机会还是陷阱?
答案:取决于**供应链深度**。能下沉到县镇级仓配的品牌,2017年同店增长达20%;反之,物流成本会吞噬利润。
问题3:健康化是伪需求吗?
答案:不是。**标注热量的品牌**,复购率高出15%,但前提是味道不能妥协。2017年某沙拉品牌因“寡淡”关店50%,而改良酱料后重新开业,客流恢复80%。
给从业者的三条实战建议
1. 用“数据”代替“感觉”选品
每月分析外卖平台TOP100销量菜品,**淘汰末位20%SKU**,上新测试周期不超过两周。
2. 把“会员”当“员工”运营
设置“会员日”专属菜品,**邀请会员参与内测**,2017年某品牌通过此方式将差评率从3%降至0.8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3. 预留“试错资金”
2017年关店的品牌中,**73%死于现金流断裂**。建议预留3个月房租+人工作为安全垫,避免“all in”扩张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