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K12赛道到底火到什么程度?
过去五年,中国K12课外培训市场规模从**3800亿元**跃升至**6500亿元**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**12%**左右。疫情三年,线上渗透率由**18%**飙升至**55%**,但线下机构并未消失,反而在“双减”后迎来**合规红利**——证照齐全的校区成为稀缺资源,租金成本下降**20%-30%**。

二、“双减”之后,谁在悄悄赚钱?
很多人以为学科培训已死,实则需求只是**从公开转向地下**。调研显示:
- **一对一私教**价格上浮**40%**,家长更愿意为“隐蔽性”买单;
- **素质教育**借STEAM、编程、口才等名义渗透学科内容,客单价**300-500元/课时**;
- **智能硬件**(学习机、词典笔)销量暴增,头部品牌年营收破**百亿**。
三、家长最焦虑的三件事是什么?
1. 成绩还能不能提?
答案藏在**“精准分层”**。头部机构通过入学测评把学生分为**A(培优)B(补差)C(竞赛)**三层,分别匹配教案。某北京连锁校数据显示,B层学生**12次课后**平均提分**23.7分**,续费率高达**87%**。
2. 时间被“双减”砍了怎么办?
家长转向**“碎片化学习”**:
- 早读用**AI伴学APP**,每天15分钟打卡;
- 周末选**2小时专题营**,集中突破作文/几何等短板;
- 假期报名**“封闭集训”**,7天完成一学期语法梳理。
3. 机构跑路怎么防?
记住“三查”口诀:**查资金监管账户、查剩余课时系统、查法人征信**。上海已有家长通过**“预付宝”**追回**12万元**未消课费用。
四、如何识别“伪素质教育”?
披着“戏剧英语”外衣教语法?用“机器人编程”刷奥数题?三步拆穿:

- 看教案——是否出现**“考点”“真题”**字样;
- 问师资——**985毕业**≠懂教育,重点看**师范类背景+教龄**;
- 试听环节——孩子是否**70%时间在动手/讨论**,而非听讲。
五、三四线城市的机会点在哪?
当一线城市厮杀红海时,**县域市场**正爆发:
- 某湖南县城**200万人口**,仅2家合规机构,暑期班**15天收费6800元**仍爆满;
- 本地化教研成关键——把“长沙名校卷”改为**“本省中考题型”**,续班率提升**35%**;
- 公立校老师兼职**“周末小班”**,隐蔽性强,家长信任度高。
六、家长选机构的7个实战步骤
第一步:锁定3公里内合规名单
登录**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**,输入区县名称,白名单自动筛选。
第二步:暗访在读家长
放学时段蹲守校区,重点问:
- “老师换得频繁吗?”
- “最近一次退费多久到账?”
第三步:试听时带份“测试卷”
用孩子学校月考卷当场测,观察老师是否**先分析错题再讲新课**。
第四步:合同逐条读
特别注意**“超60课时打包收费可举报”**条款,拒绝一次性付**超3个月**费用。

第五步:用“消课计算器”
微信小程序输入课时数、每周上课频率,自动预警**“剩余课时是否超3个月”**。
第六步:保留证据链
缴费截图+合同首页+宣传单页,全部存入**“证据邮箱”**(可设置自动转发给自己)。
第七步:退出机制前置
签约时手写补充条款:**“剩余课时费15个工作日内退还,逾期按日0.05%违约金。”**
七、未来三年,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押注?
从资本动向看,**“教育+AI”**和**“教育+大健康”**最受追捧:
- AI错题本:通过拍照识别薄弱点,自动生成**个性化练习册**,某产品用户日均使用**38分钟**;
- 学习力检测:结合脑科学测评注意力、记忆力,机构据此设计**“专注力训练营”**,客单价**1.2万/期**;
- 近视防控课程:教育部将“视力”纳入中考,催生**“护眼+学科”**套餐,如写作业时佩戴**智能测光仪**。
八、一个北京海淀妈妈的真实决策路径
“双减”后,五年级女儿数学从**95分跌到78分**,她用了**30天**完成选机构:
- 第1-3天:在**小红书**搜索“海淀数学培优”,锁定5家工作室;
- 第4-7天:加入**3个家长群**,收集“黑料”——排除2家频繁换老师的;
- 第8-14天:带孩子试听,发现某老师用**“扑克牌速算”**教分数乘法,当场报名;
- 第15-30天:观察作业量——每天**15分钟**思维题,期中考试回升至**91分**。
九、机构不会告诉你的3个数据
- 所谓“清北名师”占比实际**不足5%**,大部分是**211本科+3年教龄**;
- 暑期班**30%名额**被内部员工/合作校预留,公开报名通道**延迟3天**开放;
- 续费窗口期只有**结课前7天**,错过可能涨价**10%-15%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