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2P网贷行业现状_还能投资吗

新网编辑 3 0

还能投资吗?目前不建议普通投资人再进入P2P网贷领域,存量平台仅剩不足50家,且全部处于清退或转型阶段,监管已明确“以退为主”。

P2P网贷行业现状_还能投资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行业从野蛮生长到全面清退的五个阶段

  • 萌芽期(2007-2012):拍拍贷上线,纯信息撮合,年化收益高达20%,但规模极小。
  • 扩张期(2013-2015):余额宝点燃全民理财意识,风投疯狂涌入,平台数量突破3000家。
  • 风险暴露期(2016-2018):e租宝、钱宝网等百亿级暴雷,监管开始“824”网贷新规,银行存管成为硬门槛。
  • 清退加速期(2019-2021):湖南、山东、重庆等地率先“一刀切”,清退名单每月更新。
  • 存量收尾期(2022至今):银保监会宣布“归零”目标,仅保留个别持牌消费金融试点。

为什么监管态度从“备案”转向“清零”?

自问自答:是技术缺陷还是道德风险?核心在于道德风险无法通过技术解决

  1. 资金池诱惑:即使上线银行存管,部分平台仍通过虚假标的绕开监管,形成“影子资金池”。
  2. 刚性兑付惯性:投资人普遍认为“平台兜底”,导致风险定价失效。
  3. 跨区域监管套利:注册地在西部、运营在东部,地方金融办难以实时穿透。

存量投资人如何自救?三步降低损失

第一步:立即确权

登录平台官网或APP,下载出借合同、充值记录、债权列表,并做区块链时间戳存证,防止平台关停后数据丢失。

第二步:选择最优回款通道

  • 打折下车:部分平台开放“债权商城”,可3-7折转让,适合急需资金者。
  • 等待法催:若底层借款人真实,可加入“出借人委员会”参与催收,回款周期2-4年。
  • 行政诉讼:针对未履行“三降”承诺的平台,可起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。

第三步:税务与征信补救

若收到部分回款,需主动申报“财产转让所得”20%个税;若因逾期导致征信“呆账”,可要求平台开具《结清证明》并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。


转型案例深度拆解:拍拍贷→信也科技

自问自答:老平台如何“洗白”?关键是剥离P2P资产,转向助贷+持牌

转型动作时间节点效果
停止新发P2P标的2019Q4存量待收从190亿降至0
收购福建小贷牌照2020Q2合法放贷利率24%以内
接入央行征信2021Q1M3逾期率降至1.8%

未来替代品:三类合规产品收益对比

  • 消费金融ABS:京东白条资产支持证券,年化4.5%-6%,深交所流通。
  • 银行理财子“T+0.5”:招银理财招赢日日欣,七日年化2.8%,1万元起。
  • 持牌小贷联合贷:蚂蚁消金+银行资金,利率IRR14%,需持牌机构放款。

投资人常见误区答疑

误区1:平台有ICP许可证就安全?
答:ICP仅属电信业务资质,与金融牌照无关,2016年后已不作为备案条件。

P2P网贷行业现状_还能投资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误区2:国资背景一定兜底?
答:多数“国资”仅为二级子公司参股,且出具《免责声明》,不承担兑付责任。

误区3:接入百行征信可保回款?
答:征信接入仅增加借款人违约成本,不承诺代偿,仍需走司法程序。


律师视角:如何认定“非吸”与“集资诈骗”

关键看资金用途真实性

  1. 若假标自融且用于个人挥霍,构成集资诈骗罪,最高无期。
  2. 若真实借贷但违规归集资金,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,3-10年有期徒刑。
  3. 投资人可通过“刑事附带民事”主张退赔,但顺序劣后于银行抵押债权。


    尾声:清退后的行业空白谁来填补?

    小微融资缺口仍在,未来可能由地方AMC+金融科技公司联合运营的区域性“小微债权交易平台”替代,采用100%持牌、实时披露、限额出借三大原则,但年化收益预计降至3%-5%,彻底告别高收益时代。

    P2P网贷行业现状_还能投资吗
    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