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中药行业到底处于什么阶段?
如果把整个医药赛道比作一场马拉松,中药目前正处在“中段加速”的位置。过去十年,行业年均复合增速保持在8%—12%之间,高于化学药却低于生物药。2023年,全国中药工业营收约7300亿元,其中中成药占比62%,中药饮片占比24%,中药材流通及其他环节占14%。

二、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?
国家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7308亿元,同比增长9.6%。若把下游中医诊疗、康养、保健品、功能性食品一并计入,全口径市场规模已逼近1.2万亿元。
- 中成药:2023年销售规模约4500亿元,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三大领域贡献近六成收入。
- 中药饮片:医院端销售额1750亿元,基层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各占一半。
- 中药材:流通环节交易额2200亿元,但价格波动剧烈,三七、连翘、当归近三年振幅均超过50%。
三、谁在推动需求?
1. 老龄化加速
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.8亿,慢性病用药需求持续攀升。以高血压、糖尿病为例,中成药渗透率由2018年的18%提升到2023年的31%。
2. 政策红利
2021版《国家医保目录》新增74个中成药,2023年基药目录中成药占比升至39%。DRG/DIP支付改革后,医院更愿意使用性价比高的中成药。
3. 文化自信
Z世代对“国潮”接受度提升,天猫数据显示,2023年“中药咖啡”“中药面包”搜索量同比增长230%。
四、供应链痛点在哪?
“药材好,药才好”这句老话,至今仍是行业最大瓶颈。

- 种源退化: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十年减少27%,部分产区盲目引种导致有效成分下降。
- 流通混乱: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,仍有30%交易以“地摊”形式完成,质量追溯难。
- 标准缺失: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仅覆盖常用药材616种,而市场流通品种超过1200种。
五、企业如何突围?
1. 纵向一体化
同仁堂在云南文山自建1.2万亩三七GAP基地,成本下降15%,农残合格率提升至99.2%。
2. 循证医学
以岭药业通心络胶囊完成3796例循证研究,2023年院内销售额突破42亿元。
3. 剂型创新
康缘药业将热毒宁注射液改为口服液,零售端复购率提高38%。
六、资本怎么看?
2023年中药板块共发生67起融资事件,总金额118亿元,其中62%流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、配方颗粒、院内制剂转化三大赛道。
- 一级市场:方盛制药完成5亿元Pre-IPO轮融资,估值较上轮翻倍。
- 二级市场:片仔癀、云南白药、东阿阿胶三家企业市值合计4200亿元,占板块47%。
七、未来五年增量在哪?
1. 配方颗粒
国标颁布后,市场规模有望从300亿元增至800亿元,年复合增速22%。

2. 中药出海
连花清瘟已在30多个国家注册,2023年海外收入9.6亿元,同比增长87%。
3. 药食同源
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目录,带动功能性食品市场扩容至2000亿元。
八、风险不可忽视
“带量采购”已覆盖59个中成药品种,平均降价42%;中药材价格受气候、资本炒作双重影响,2023年当归价格一度飙升至220元/公斤,药企毛利率被压缩5—8个百分点。
九、普通人如何参与?
对于投资者,可重点关注拥有独家品种+上游资源的企业;对于创业者,经典名方的真实世界研究、中药功能性食品、AI辅助方剂设计仍是蓝海;对于消费者,认准“蓝帽子”与“OTC绿标”,避免被“网红”概念收割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