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购物还有市场吗?有,但份额正在快速向直播电商迁移。如何转型直播电商?关键在于“人货场”重构与数字化运营。本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电视购物行业的现状、痛点与转型路径,帮助从业者抓住下一波红利。

电视购物真的没落了吗?数据说话
先看一组对比:
- 2023年全国电视购物频道总销售额约580亿元,同比下降18%;
- 同期直播电商GMV突破4.9万亿元,增速仍保持在30%以上。
为什么落差这么大?核心在于流量入口与消费习惯的改变。过去家庭场景以电视为中心,现在以手机为中心;过去消费者被动“看广告”,现在主动“刷内容”。
电视购物的三大优势仍在,只是被低估了
1. 供应链深度:买断制+严选品控
电视购物频道通常采用买断制,**一次性锁量锁价**,议价能力远高于中小主播。同时,**质检团队常驻工厂**,不合格率控制在0.3%以内,这是多数MCN机构难以复制的壁垒。
2. 信任资产:20年品牌背书
中老年用户对“央视购物”“东方购物”的信任度,**等同于银行对存折的信任**。这种心智资产在直播电商里需要花千万级投放才能部分买到。
3. 售后体系:全国联保+上门取退
自建物流+400电话客服,**7天无理由退货执行率99.2%**。对比之下,部分直播间售后电话永远占线。

转型直播电商,最难的是“人”还是“货”?
都不是,是“场”的迁移成本。
- 技术场:电视购物用的是SDI信号+导播台,直播电商需要RTMP推流+多平台适配,**硬件改造成本单频道约120万元**。
- 流量场:电视购物靠频道号+时段,直播电商靠算法推荐,**运营逻辑从“排期”变成“赛马”**。
- 内容场:电视购物30分钟长讲,直播电商3分钟过款,**话术结构需全部重写**。
五步落地转型方案:从电视大屏到手机小屏
第一步:主播梯队“双轨制”
保留原有电视购物金牌主持人做“信任担当”,同时签约抖音中腰部达人做“流量担当”。**东方购物2023年测试发现,双主播模式转化率提升47%**。
第二步:货盘分层“ABC模型”
- A类:电视同款,价格锚定,用于建立信任;
- B类:直播专供,小改款+新配色,毛利率提升15%;
- C类:联名定制,比如与故宫文创合作茶具,**溢价空间可达300%**。
第三步:技术中台“三通一平”
打通订单系统、会员系统、客服系统,**实现电视观众扫码购与直播间下单同一库存**。湖南快乐购试点后,退货率下降22%,复购周期缩短9天。
第四步:内容切片“二次分发”
把30分钟电视讲解剪成15秒痛点视频+60秒测评视频,分发到视频号、抖音、小红书。优购物实测,单条切片带来自然流量超8万,成本几乎为零。
第五步:私域沉淀“会员制”
用企业微信把下单用户拉群,**每周三固定“会员日”**,电视主持人进群语音互动。某省级购物频道尝试后,群用户ARPU值达到非群用户的3.6倍。

避坑指南:三个最容易踩的雷
雷区一:直接复制电视话术到直播间
电视购物可以花5分钟讲不粘锅原理,直播间用户3秒划走。**正确姿势:先展示煎蛋不翻面,再补一句“央视同款质检报告在购物车第3张图”。
雷区二:用电视思维买流量
电视购物投千川用“人群包”逻辑,直播电商用“相似达人”逻辑。**某频道照搬原策略,ROI从1:4掉到1:1.2,后来改成投同类主播粉丝才回升。
雷区三:忽视中老年用户的数字鸿沟
很多50+用户不会绑定银行卡,**购物频道在直播间挂出“货到付款”选项后,支付转化率提升38%**。
未来趋势:电视购物的终极形态是“全媒体零售”
当电视、手机、车载屏、智能音箱都能下单时,**“电视购物”将进化为“场景零售”**。想象这样的画面:用户在客厅看到电饭煲演示,喊一声“天猫精灵,买刚才那台”,订单直接走电视购物的供应链。到那一天,**谁拥有供应链和信任资产,谁就拥有终极话语权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