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老年人对保健品需求激增?
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.8亿,慢性病、关节退化、睡眠障碍成为普遍困扰。子女常年在外,**“花钱买安心”**成为代际补偿心理。于是,保健品从“可选”变成“刚需”。但需求暴涨的背后,是**品牌良莠不齐、功效夸大、价格虚高**三大乱象。

二、保健品哪个牌子好?先看“三大硬指标”
1. 蓝帽子标志:国家认证的底线
无论进口还是国产,**包装左上角必须有“蓝帽子”+批准文号**,格式为“国食健注G/J+年份+编号”。没有蓝帽子,再贵的海参肽、灵芝孢子粉都按普通食品监管,功效无从谈起。
2. 原料溯源:看清“身份证”
好品牌会公开原料产地与检测报告。例如:
- 鱼油:挪威EPAX、美国DSM高纯鱼油,IFOS五星认证
- 氨糖:欧洲专利软骨素+氨糖复合配方,分子量≤1500Da更易吸收
- 益生菌:菌株编号明确,如BB-12、LGG,活菌数≥100亿CFU/g
3. 临床验证:数据胜于故事
真正负责任的品牌会在**PubMed、CNKI**发表随机双盲试验。以Swisse钙维生素D为例,其2022年发表的临床数据显示,连续服用12周,老年人骨密度平均提升2.7%,而非单纯“感觉腿有劲”。
三、老年人如何挑选保健品?避开“五大坑”
坑1:把“压片糖果”当“氨糖”
压片糖果执行的是SB/T 10347标准,属于零食;氨糖属于保健食品,执行GB 16740。前者成本低90%,却常被包装成“关节守护神”。
坑2:盲目追求“进口=高端”
进口品牌分三类:

- 原装进口:有蓝帽子,如Blackmores、GNC
- 原料进口国内分装:需看分装厂GMP证书
- 贴牌进口:仅商标在国外注册,实际国内代工,慎选
坑3:一次买半年量
保健品有效期通常24个月,但**鱼油开封后氧化速度加快**,建议一次最多买3个月量,避光冷藏。
坑4:忽视药物相互作用
常见冲突:
- 鱼油+阿司匹林:增加出血风险
- 钙片+甲状腺素:影响后者吸收,需间隔4小时
- 辅酶Q10+华法林:可能降低抗凝效果
坑5:用“保健品”代替“处方药”
高血压、糖尿病需终身用药,**保健品只能辅助调节**,擅自停药会导致靶器官损伤。
四、2024年值得关注的“口碑榜”
关节养护类
Move Free益节:氨糖+软骨素+MSM三重配方,美国USP认证,天猫回购榜TOP3。
心脑血管类
Doctor's Best高纯鱼油:rTG型Omega-3含量90%,IFOS五星,每批次公开重金属报告。

免疫调节类
汤臣倍健蛋白粉:双蛋白(乳清+大豆)配比,PDCAAS=1,适合术后、咀嚼困难老人。
睡眠改善类
Natrol褪黑素3mg缓释片:美国FDA工厂生产,缓释技术避免清晨嗜睡。
五、给子女的“选购流程图”
1. 先带父母做**体检+营养评估**,缺什么补什么。
2. 锁定**2-3个有蓝帽子的品牌**,对比原料、剂量、价格。
3. 查看**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**批文是否有效。
4. 首次购买**小规格**,观察2周是否有胃肠不适。
5. 建立**服用档案**:记录剂量、体感、复查指标变化。
六、未来趋势:个性化营养方案
基因检测+肠道菌群检测正在普及,**“一人一方”**将取代“万人同方”。例如APOE ε4基因携带者需更高剂量Omega-3;肠道拟杆菌不足的老人需补充特定益生元。未来,保健品将从“商品”升级为“健康管理服务”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