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煤炭价格为何一路下跌?
2014年,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从年初的610元/吨跌至年末的525元/吨,跌幅超过14%。**最直接的原因是需求疲软**:全年火电发电量仅增长0.7%,远低于过去十年平均8%的增速;同时,钢铁、水泥两大耗煤行业产量增速双双跌破3%。**供给端却继续放量**:前11个月原煤产量同比仍增长2.1%,进口煤虽下滑10.9%,但全年仍高达2.9亿吨,导致港口库存长期高于800万吨警戒线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煤企亏损面为何在2014年迅速扩大?
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**2014年前三季度90家大型煤企亏损面达31%,比2013年扩大18个百分点**。亏损扩大的核心逻辑是“量增价跌”:
- **吨煤完全成本**:山西重点煤矿平均成本420元/吨,而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一度跌破480元/吨,**边际利润被压缩至20元以内**;
- **财务费用激增**:全行业负债率升至66%,部分企业利息支出占营收比重超过8%;
- **税费刚性**: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后,吨煤税负反而增加5~12元。
政策救市组合拳为何效果有限?
2014年9月起,国务院连发《煤炭行业脱困工作意见》等文件,提出**限产、控进口、清费立税**三大措施。实际执行中:
- **限产令**仅影响央企煤矿,地方民营矿减产意愿低,全年产量仍达38.7亿吨;
- **进口煤关税恢复**(3%~6%)后,澳洲5500大卡煤到岸价仍比国内低40元/吨;
- **清理涉煤收费**虽取消20多项地方基金,但部分省份通过“价格调节基金”变相收回。
最终,政策仅将煤价从480元/吨托底至520元/吨,**未能扭转行业下行趋势**。
2014年煤炭行业洗牌呈现哪些特征?
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同,**2014年的行业调整是“慢刀子割肉”式的深度出清**:
- **区域分化**:晋陕蒙三地凭借低成本优势,产量占比升至68%;湖南、江西等中小煤矿集中省份,**关闭矿井数量占全国70%以上**;
- **所有制分化**:央企依靠长协合同和铁路运力保障,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;民营矿被迫转向地销市场,**吨煤售价平均低80元**;
- **产业链延伸**:神华、中煤等巨头加速布局煤电一体化,**电力业务利润占比首次超过煤炭**。
2015年煤炭行业前景如何?
展望2015年,决定行业走向的**关键变量是需求能否触底**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火电增速**:若GDP增速稳定在7%,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或回升至4%,带动电煤需求增长2.5亿吨;
- **新能源替代**:2014年风电、光伏新增装机分别达20GW和10GW,**预计2015年替代电煤量约4000万吨**;
- **库存周期**:当前电厂存煤可用天数22天,若降至15天以下,**补库需求将拉动煤价反弹50~80元/吨**。
综合判断,**2015年煤价中枢或在520~550元/吨区间震荡**,行业亏损面可能收窄至25%,但**高负债企业仍将面临债务重组压力**。
投资者该如何应对2014年煤炭行业变局?
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,**2014年煤炭板块跑输大盘35个百分点**,但部分细分领域已现布局机会:
- **焦煤龙头**:受益于钢铁产业链库存低位,山西焦煤等弹性标的或有20%以上反弹空间;
- **煤电联营**:如国投新集等“煤+电”资产组合,**业绩稳定性显著高于纯煤企**;
- **煤层气概念**:随着天然气价改推进,**煤层气补贴标准可能从0.2元/方上调至0.3元/方**。
对于实体企业,**2014年正是低成本并购的窗口期**:陕西煤业当年以12亿元收购陕北3座千万吨级矿井,**吨产能收购成本仅120元,低于新建矿井50%以上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