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手机销量排行榜_哪些品牌逆势增长

新网编辑 11 0

2017年手机市场整体概况:寒冬还是洗牌?

2017年被业内称为“存量竞争元年”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,幅度约0.5%。中国市场更是同比下滑4%,总量降至4.59亿台。看似寒冬,实则是一次深度洗牌。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,中小厂商加速出局,成为这一年最鲜明的注脚。

2017年手机销量排行榜_哪些品牌逆势增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销量TOP10榜单:谁稳坐钓鱼台?

IDC、Counterpoint、Canalys三家机构数据略有差异,但核心座次基本一致:

  • 三星:3.17亿台,全球第一,却同比下滑1%;
  • 苹果:2.16亿台,凭借iPhone 8系列与iPhone X的“双旗舰”策略,ASP(平均售价)首次突破700美元;
  • 华为:1.53亿台,增速10%,国内份额逼近20%;
  • OPPO:1.12亿台,R11系列线下爆款,但增速放缓至2%;
  • vivo:0.96亿台,X20全面屏+屏下指纹概念吸睛;
  • 小米:0.92亿台,同比暴涨58%,成为TOP10中增速最快;
  • 联想、LG、中兴、TCL分列七至十位,但均出现两位数下滑。

逆势增长的三匹黑马:小米、华为、一加

小米:从谷底到重回前五,靠什么?

2016年小米销量跌出前五,2017年却上演“V字反弹”。

  1. 供应链补课:雷军亲自接管供应链,骁龙835、全面屏提前锁定;
  2. 新零售模型:线下小米之家一年内新增250家,坪效仅次于苹果;
  3. 国际化加速:印度市场全年销量突破900万台,拿下第一。

华为:技术牌打穿高端

华为Mate 10系列搭载麒麟970,首次在SoC中集成NPU,AI摄影成为差异化卖点。欧洲市场均价突破400欧元,高端占比超30%,直接对标三星Galaxy S与Note系列。

一加:小而美的线上奇迹

只做旗舰、一年两款机型的“轻模式”让一加在欧美极客圈迅速出圈。2017年一加5/5T全球销量接近400万台,70%来自海外市场,成为“墙外开花”的典型案例。


全面屏元年:技术迭代还是营销噱头?

2017年9月iPhone X发布,“刘海屏”成为行业风向标。随后:

2017年手机销量排行榜_哪些品牌逆势增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三星S8系列用“全视曲面屏”把屏占比推至84%;
  • 小米MIX 2将陶瓷机身+全面屏概念下放至3000元档;
  • vivo X20 Plus UD首发屏下指纹,解决背部开孔痛点。

全面屏并非简单拉长屏幕,而是对天线、听筒、摄像头、指纹模组的一次系统性重构,直接拉高BOM成本8%–12%。


线下渠道暗战:OV模式还能跑多久?

OPPO、vivo凭借20万家线下门店的毛细血管网络,在三四线城市形成“广告牌+导购员”的饱和攻击。但2017年租金、人力成本上涨30%,单台促销费用突破200元。OV开始悄悄缩减门店数量,转向Shopping Mall旗舰店,同时在线上推出K系列、Z系列试探性价比市场。


价格战与利润战:谁赚了吆喝谁赚了钱?

Counterpoint数据显示,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利润苹果独占79%,三星14%,华为4.7%,OPPO、vivo各约2%。销量≠利润,小米虽然销量大涨,但硬件净利润率仍低于2%,主要依赖互联网服务与生态链补贴。


5G前夜:厂商如何卡位?

2017年底,高通、华为、联发科相继发布5G基带方案:

  • 高通骁龙X50:主打毫米波,北美运营商首选;
  • 华为Balong 5G01:首款3GPP标准基带,MWC2018首秀;
  • 联发科Helio M70:押宝Sub-6GHz,成本更低。

谁能率先解决5G功耗与天线体积问题,谁就能在2019年第一波换机潮中占得先机

2017年手机销量排行榜_哪些品牌逆势增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用户换机周期延长:厂商的下一个焦虑点

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报告显示,2017年用户平均换机周期从18个月延长至22个月。性能过剩、创新乏力、价格上涨成为三大主因。厂商的对策:

  1. 推出以旧换新补贴,最高折价千元;
  2. 强化分期免息,降低一次性支出;
  3. 押注AI场景,如语音助手、AR游戏,创造“痒点”需求。

2017留下的启示:技术、渠道、品牌三维战争

这一年证明,单一爆款或单点渠道优势已无法支撑长期增长。技术决定上限,渠道决定下限,品牌决定溢价。2018年,当全面屏普及、AI落地、5G试商用,竞争将回归综合实力的残酷比拼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