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产能过剩?
产能过剩指某一行业的**实际供给能力**持续大于**有效市场需求**,导致**设备利用率下降、库存积压、价格下滑、企业亏损**的现象。它既可能出现在传统重工业,也可能蔓延至新兴制造业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当前我国主要产能过剩行业清单
1. 钢铁:粗钢产量已连续多年占全球一半以上
- **高炉开工率**常年低于75%,部分区域低于60%
- **吨钢利润**一度跌至“卖一吨钢不如卖一瓶矿泉水”
2. 水泥:需求峰值已过,产能仍在扩张
- 2023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**不足65%**
- **错峰生产**成为常态,停窑时间超过100天/年
3. 平板玻璃:建筑需求下滑,供给端调整缓慢
- **浮法玻璃**总产能突破13亿重量箱,需求端仅10亿箱左右
- 价格一度跌破**现金成本线**
4. 电解铝:电力成本优势区域仍在新建项目
- 全国电解铝运行产能逼近4500万吨,**天花板指标**形同虚设
- 西部省份以**低电价**吸引转移产能,加剧结构性过剩
5. 新能源汽车:从“缺芯”到“缺订单”仅隔两年
-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利用率**低于55%**
- 部分新势力品牌**月销不足千辆**,工厂闲置
三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产能过剩?
1. 地方政府“GDP竞赛”
过去十年,**重资产项目**能快速拉动投资、税收和就业,导致各地**一哄而上**。
2. 信贷资源过度倾斜
银行对**抵押物充足**的钢铁、水泥等行业放贷积极,**预算软约束**让企业敢于“跑马圈地”。
3. 技术门槛降低
装备国产化后,**万吨级生产线**投资成本大幅下降,**小型民营资本**也能快速进入。
4. 需求端提前透支
房地产**高周转模式**提前消耗了未来数年的建材需求,**“寅吃卯粮”**的恶果开始显现。
---四、化解产能过剩的六大路径
1. 市场化法治化破产退出
- 建立**“僵尸企业”识别标准**:连续三年亏损且资产负债率>85%
- 推广**预重整+庭外重组**模式,缩短破产周期至6-8个月
2. 产能置换指标交易
- **钢铁**行业已实施跨省产能置换,1.25吨旧产能可换1吨新产能
- 下一步将**水泥熟料**纳入全国交易平台,允许环保A级企业购买指标
3. 绿色低碳技术升级
- 对**氢能炼钢**项目给予50%电费补贴,吨钢碳排放可降至0.5吨
- 水泥窑**协同处置危废**,单条生产线可新增3000万元/年收益
4. 需求侧跨周期调节
- 启动**“钢结构住宅”**推广计划,每年可新增钢铁需求2000万吨
- 扩大**光伏玻璃**在BIPV(建筑光伏一体化)场景应用,消化平板玻璃过剩产能
5. 出海转移产能
- **东南亚**成为电解铝产能转移首选,印尼已规划100万吨项目
- 水泥企业采用**“EPC+股权”**模式,在非洲建设粉磨站,带动熟料出口
6. 数据驱动的产能预警
- 工信部建立**产能利用率红橙黄绿**四色预警系统,**月度更新**
- 对**连续三个月**处于红色区间的行业,**暂停新建项目备案**
五、企业如何穿越产能过剩周期?
1. 从“规模竞争”转向“效率竞争”
**案例**:某民营钢厂通过**废钢预热+连续加料**技术,将电炉冶炼时间缩短至35分钟,吨钢电耗下降80度,在价格战中仍保持**10%毛利率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. 布局高附加值细分市场
- 钢铁企业开发**模具钢**、**轴承钢**等特钢品种,毛利率可达普通螺纹钢的3倍
- 玻璃企业转型生产**0.12mm柔性玻璃**,用于折叠屏手机,单价是传统玻璃的20倍
3. 构建产业链生态圈
**水泥龙头**向下游延伸至**预拌混凝土**、**预制构件**,通过**锁定终端需求**平滑产能波动。
---六、投资者需警惕哪些信号?
- **行业产能利用率**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且低于60%
- **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)**同比跌幅扩大至5%以上
- **应收账款周转天数**超过90天,且持续增加
- **地方政府**出台“电价优惠”等非常规补贴
七、未来五年展望
随着**碳排放双控**、**差别化电价**、**产能预警机制**三大政策落地,**低效产能**将加速出清。预计到2028年,钢铁、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回升至**75%-80%**的合理区间,**行业集中度CR10**有望提升至60%以上,**盈利波动性**显著降低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