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中介还能做吗?答案是:可以,但必须换打法。2024年监管趋严、流量见顶、佣金下滑,传统“人海战术”已走到尽头。本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行业现状,并给出可落地的转型方向。

行业现状:三大冲击波
1. 监管收紧:从“牌照红利”到“合规成本”
2023年银保监会对专业中介开出罚单超2亿元,**“双录”+“可回溯”**成为标配。过去靠返佣、夸大收益就能成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。
2. 流量枯竭:公域获客成本涨3倍
百度关键词“重疾险”单次点击价从8元飙到25元;抖音投流ROI跌破1:1.5。**中小中介烧不起钱,大平台垄断流量。**
3. 产品同质化:佣金腰斩
增额终身寿险渠道费用从首年50%降到25%,**卖一单不如三年前卖半单赚得多。**
2024年转型方向:四条活路
方向一:深耕细分客群——“小而美”比“大而全”更赚钱
问:哪些细分赛道还有空白?
答:三大机会人群:
- 新中产家庭:年收入30-80万,需求集中在教育金+高端医疗,客单价高、续保率稳。
- 灵活就业者:外卖骑手、主播等,需要低门槛的意外险+月缴型百万医疗。
- 银发群体:60-75岁健康老人,防癌险+长期护理险缺口巨大。
方向二:私域精细化运营——把客户当“资产”而非“流量”
问:如何搭建高转化私域?
答:三步走:
1. IP化:用“宝妈理赔顾问”“90后养老规划师”等人设,在朋友圈输出理赔案例、政策解读,**每天3条干货+1条生活化内容**。
2. 标签化:用SCRM工具给客户打标签(如“二胎家庭”“甲状腺结节”),群发时精准匹配产品。
3. 社群化:每月举办一次“带病投保答疑直播”,单场可转化15-20单。
方向三:科技赋能——用AI提效,而非被AI替代
问:AI能替代保险顾问吗?
答:不能,但能淘汰不会用AI的顾问。
- 智能核保:接入第三方风控系统,5秒给出非标体承保结论,客户体验提升80%。
- 数字员工:用ChatGPT生成个性化保险方案书,**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**。
- 理赔RPA:自动抓取医院发票、社保结算单,小额理赔实现“1日结案”。
方向四:服务增值——从“卖保单”到“管风险”
问:客户为什么愿意续费?
答:因为你能解决他保单外的问题。
- 健康服务包:与体检中心合作,每年赠送一次“癌症筛查+报告解读”,续保率提高30%。
- 理赔代办:客户出险后代办所有手续,**收取5%服务费**,比佣金更稳定。
- 家庭保单托管:用系统帮客户管理全家十几份保单,避免漏缴、重复投保,年费制每人99元。

实战案例:一家县域中介如何年赚300万
背景:山东某四线城市,团队8人,2022年保费下滑40%。
转型动作:
1. 聚焦“货车司机”:与当地物流园合作,定制“车险+雇主责任险+团体意外”套餐,**每单佣金+服务费合计1200元**。
2. 抖音同城号:拍“大货车侧翻理赔实录”,3个月涨粉1.2万,私信咨询转化率达18%。
3. 老客户转介绍:推出“司机家属健康险团购”,每转介绍1人返200元油卡,**转介绍占比从5%提升到35%**。
结果:2023年保费逆势增长60%,净利润300万,其中服务费收入占45%。
常见误区:90%中介踩过的坑
误区一:盲目做线上,忽视线下信任
线上聊十次,不如线下见一面。**高客单价产品(年金险、家族信托)必须面谈。**
误区二:把“停售”当救命稻草
监管已明确禁止炒作停售,**2024年再玩这招直接封号。**
误区三:迷信“万能增额寿”
3.5%复利产品全面下架后,**客户更关注真实IRR和减保规则**,话术需升级。
未来展望:中介的终极形态
2025年后,保险中介将分化为两极:
- 超级平台:手握千万级用户,靠规模赚利差。
- 超级个体:深耕1000个高净值家庭,靠服务赚溢价。
**中间层没有生存空间。**
现在开始,**选一个细分人群、打磨一套服务模型、沉淀一批铁杆用户**,才能在淘汰赛中活下来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