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巴克在中国到底靠什么赚钱?
答案:靠“第三空间”溢价、会员体系锁定高频消费、数字化外卖增量三大引擎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星巴克全球扩张逻辑拆解
1. 选址策略:为什么总是开在写字楼与购物中心一层?
- 高曝光+高客流:一层临街面宽,天然广告位,降低获客成本。
- 租金谈判力:星巴克自带流量,商场愿以低租金换人气。
- 15分钟步行圈:内部GIS系统测算白领密度,确保单店覆盖3000名核心客群。
2. 产品矩阵:一杯拿铁如何衍生出40%毛利?
星巴克把一杯基础拿铁拆成三层利润池:
- 基底咖啡:只占售价30%,却贡献60%销量。
- 风味糖浆+奶油:成本不足1元,加价6元,毛利高达85%。
- 季节限定:樱花杯、猫爪杯等周边,毛利率突破90%,且带动社媒二次传播。
会员体系如何锁住中国3000万活跃用户?h2>
星享俱乐部三大钩子
钩子 | 用户心理 | 实际效果 |
---|---|---|
买三赠一券 | 损失厌恶 | 复购周期缩短至5.2天 |
星星晋级 | 游戏化升级 | 金星级用户年消费频次达42次 |
专属生日饮品 | 情感绑定 | 带动同行消费概率提升38% |
数字化外卖是增量还是内耗?
自营“啡快” VS 第三方平台
星巴克2019年上线“啡快”时,内部最大的争议是:会不会抢走门店生意?
数据给出答案:
- 外卖订单中,72%来自新场景(会议加班、酒店旅游),与堂食重叠率低于15%。
- 客单价反而提高4.6元,因为用户倾向加购食品搭配免运费。
- 门店人效提升12%:啡快自提柜分流排队,减少高峰期流失。
下沉市场是真蓝海还是伪需求?
县城星巴克单日营收能否破万?
以江苏昆山某县级市门店为例:
成本侧:房租仅为一线城市的1/5,人力成本下降35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收入侧: - 早高峰(7:30-9:00)占比25%,主要由公务员、银行职员带动; - 下午茶(14:00-16:00)占比40%,学生群体贡献30元客单; - 周末家庭消费占比提升至50%,带动食品销量翻倍。
最终该店日均营收1.2万元,回本周期18个月,与一二线城市持平。
星巴克最大隐忧:谁正在偷走它的年轻人?
三股分流势力
- 精品独立咖啡馆:以SOE单一产区豆+手冲体验,抢走对风味敏感的高端用户。
- 瑞幸9.9元心智:用价格锚点重塑白领“咖啡=日常饮品”认知,星巴克被迫推出“满60减10”反击。
- 便利店咖啡:全家湃客、罗森LC,6元现磨抢占早餐场景,分流赶时间的路人。
2024年星巴克的三个自救动作
- 门店小型化:推出50㎡“星咖快”店型,专攻外卖+自提,租金再降30%。
- 咖啡豆溯源NFT:购买埃塞俄比亚限定豆可获区块链证书,迎合Z世代收藏欲。
- 夜间酒坊延长营业:15家门店试点卖精酿啤酒,将闭店时间从22:00延至24:00,提升坪效。
从第三空间到第四空间数字化,星巴克用三十年把一杯咖啡做成文化符号。当中国咖啡市场进入年增速27%的混战期,它能否继续靠品牌溢价跑赢成本通胀?答案或许藏在下一款“酱香拿铁”式的破圈爆款里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